第107章 武后亲蚕 (第1/2页)
长安城东郊,春明门外,有一座五尺高、五尺宽、四出陛的祭坛。
此坛名为先农坛,是皇帝祈祷先农,护佑国家风调雨顺的祭坛。
这日清晨,李治率领群臣,在先农坛举行亲耕大典。
祭坛旁边有一千亩田地,作为籍田之用。
李治需先登上先农坛,向先农祷告,祈求先农保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先农的规格,使用太牢之礼。
太牢之礼是古代等级最高的祭祀之礼,以一头牛、一只羊、一口猪为祭品。
祭祀先农后,李治走下祭坛,开始亲耕礼。
由司农卿递上御用耒耜(锄头),陪李治一起耕籍田的一共有十二人。
分别是朝廷官职、爵位最高的十二名官员。
李治需要用耒耜推三下,其他人按照级别,官职越低,需要推的次数越多,最多九下。
当李治主持先农礼时,武媚娘也在后宫主持亲蚕礼。
宫中所有命妇,都要跟随武皇后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
蚕嫘庙位于禁苑之中,庙旁种着一片桑树林。
内侍宫人们正采集着桑叶,送到庙中的桑房之中。
一共五间桑房,每间屋子里摆了几十张桌案,命妇们全都坐在案后,用桑叶喂着蚕儿。
对这些平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贵妇人来说,今日是她们难得的劳作之日。
有人兴趣盎然,有人面露嫌色,也有人趁此机会,与其他命妇低声笑谈。
徐槿坐在一张案后,游目四顾,忽然心中一动,命人取来纸笔,写下一首亲蚕赋。
不仅如此,她脑中还勾勒着先农礼的场景,细细思忖良久,又作了一首《奉和先农赋》。
作完之后,她小心的收了起来。
这首诗是备用稿,倘若李治作了一首先农赋,她便可以用这首赋,以作和韵之赋。
当然,如果皇帝并未作先农赋,她这首和赋也会立刻销毁。
一旁的郑贵妃没她那么好雅兴。
她非常惧怕这些小蚕,喂食时将整片蚕叶扔进去,让蚕儿自己吃,根本不敢碰一下竹奁。
刘充嫒是众命妇之中,真正在诚心祭拜之人,她专心致志的喂着每只蚕,一丝不苟。
有蚕儿萎靡不振,不愿吃叶,她还会拿到手中,仔细检查。
武媚娘最先喂好蚕儿,离开了桑房。
她一离开,郑贵妃立刻站了起来,在身上衣服上拍了拍,似乎生怕有蚕儿爬到身上,随后快步离开。
其他命妇也三三两两的离开。
对大部分命妇来说,亲蚕礼就是个形式,以她们府中条件,平日根本不需要亲自女红。
武媚娘来到偏殿休息,先净了净手,换了身衣服,然后慵懒的靠在榻上,闭目养神。
有宫人递上糕点和果脯,她此时却没什么食欲,挥手命宫人撤下。
“陛下还没有回宫吗?”她朝江尚宫问道。
江尚宫道:“应该快了。”
这时,张多海快步跑了进来,低声道:“殿下,刚刚大理寺那边传来消息,狄仁杰已经撬开了公孙羊的嘴,他不仅供出那笔税款下落,也供出了长孙诠。”
李治命长秋台配合狄仁杰查案,所以长秋台也派了一名内侍,跟随狄仁杰身边,参与了审问长孙羊。
武媚娘凤眸微闪:“如此说来,长孙诠果然也牵涉到此案了?”
张多海道:“那倒没有,不过长孙诠似乎对那笔税款很感兴趣,他帮长孙羊杀史诃耽的条件,就是让长孙羊告诉他税款下落。”
武媚娘道:“长孙羊告诉他了吗?”
张多海道:“在狄仁杰捉拿长孙羊之前,长孙诠便已从长孙羊口中,问得税款下落。”
武媚娘凝思片刻,蹙眉道:“奇怪,长孙诠的目的难道是那笔税款?”
张多海道:“从狄仁杰的态度来看,他似乎觉得长孙诠另有目的,对了,狄仁杰还查到一件事。”
武媚娘侧头道:“何事?”
张多海道:“狄仁杰查到,收人头税的河北道五州之地,恰好是新城公主的封地。”
武媚娘心中一动,道:“难道长孙诠是因这个原因,对朝廷不满?”
张多海道:“极有可能。那五州之地,原本只向公主府交税,朝廷却突然向他们收人头税,还因长孙羊之故,连收两次。长孙诠年纪轻轻,心生怨愤,走歪了路,再正常不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