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文学 > 文豪1983 > 第127章 《背起爸爸去上学》

第127章 《背起爸爸去上学》

  第127章 《背起爸爸去上学》 (第1/2页)
  
  胡后宣口中的小学生叫李永,出生于陇西省的大山深处。
  
  当地恰巧有大地湾的部分遗址,政府准备在县城兴建博物馆,胡后宣等人来到这个地方考察,意外得知了“农村娃获奥赛第一”的新闻。
  
  余切想起来了。
  
  这个小孩经历堪称传奇,后来拿到了人大的博士学位,回去做了大学教师。在这个相对贫困的年代,他是读书梦的诠释者之一。
  
  胡后宣也说:“我们都想把他的消息写出来,写成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我知道你在燕大课堂的演讲,我们想你来做更好!”
  
  是啊!
  
  余切义不容辞。
  
  当天,余切给这个小孩写一封信,信上面询问他“能不能写一个你的故事”。
  
  信写完之后,又在这上面捎了五百块钱,让人带去给到小孩的手里面。
  
  让谁去呢?
  
  胡后宣年事已高,而且才刚从大地湾回来。
  
  陈东杰?
  
  他自然是愿意的,但他也有纪实报告要写,《十月》等米下锅,正准备刊登这个月来的大会。
  
  金介甫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主动请缨道:“我愿意替你,把那五百块钱交到小学生手上。我知道你为什么要亲自找人送过去,你怕他的钱被人拿了。”
  
  “我是个外国人,他们会重视我的。”
  
  一个洋教授,去大山里面代余切慰问小学生……
  
  “你能行吗?”余切有点怀疑。“你是去服务别人的,你要真心爱孩子,千万不能摆外国教授的谱。”
  
  余切又说到那五百块钱。“这个钱不能少,更不能多。我担心小孩子看到太多钱,反而害了他这一辈子。”
  
  金介甫很有信心:“我一定把这个事情办好,我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大山……”
  
  原来,几年前金介甫为了做研究,在一些天主教徒的帮助下,独自乘长途车前往湘西。
  
  在那里,他和湘西的苗族少民对话,对湘西的天主教传播过程、民国时期土匪军阀的短暂割据都有深入研究。
  
  因为这件事情,他才让敏感多疑的沈聪文相信,这个老外是能办事的人。
  
  于是在次年,沈聪文在他的邀请下赴美演讲。
  
  好!你真让我感到欢喜。
  
  听罢,余切当即答应。
  
  金介甫便拿着那五百块钱,在安阳政府的安排下买好车票,独自前往大地湾。
  
  当地害怕这个美国教授遇害,先是要为他包一辆车过去,他不答应,后来又说派个同志过去保护他,金介甫还是不答应。
  
  又说:“要不你别去了?没想到居然闹成国际新闻!我们直接拨一笔钱,转过去得了。”
  
  金介甫笑道:“这是我和余先生的约定。如果我兴师动众的过去,反而浪费了他的好意。”
  
  众人拗不过他,只能让他自己过去。
  
  金介甫背上行囊,坐上了长途客车。
  
  在车上,金介甫把余切写给小学生的信封拿出来看,出于好奇,有好几次他都忍不住想打开——这些年,金介甫同样在思考文学家的个性,对其成就的影响。
  
  沈是个很厉害的作家,可他过于腼腆而固执。
  
  前几年,沈聪文在美国有许多演讲,大家都是对他的文学感兴趣,然而他几乎不讲文学,反倒是到处讲古中国的服饰,让台下的人觉得很枯燥,败兴而归。
  
  金介甫提醒了这件事情,在美国是需要主动博关注度的,演讲是门必备的技巧,却引得沈聪文焦躁不安。
  
  沈聪文的性格可见一斑。他不知道别人需要他来写什么,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大大的妨碍了沈聪文的名声传播。
  
  金介甫做了个梦,梦里面他回到了在哈佛读博的时候。那会儿国外的汉学家,几乎都只研究文言文,而看不起中国的白话文作家。
  
  有一天金介甫发现了沈聪文的,这个人的文字即便经过了翻译,也十分美丽。金介甫便意识到有一批中国的白话文作家被埋没了,他把沈聪文的名字说给其他研究者听,大家都奚落金介甫。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沈是谁?”
  
  “中国的白话文作家是不值得研究的。他们所谓的白话文,既不是文言文体系,也不是一种新体系。而是西方和东方的怪异混血儿,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文学大厦,又能经得起什么风浪?”
  
  梦里面,金介甫回想起了他那段难堪的时光。他完成博士论文后,答辩组赞扬他“你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从没有人知道的中国作家”。
  
  可不应该是这样!沈聪文值得在全天下扬名!
  
  然而,别人都觉得金介甫是少数派。
  
  他曾寄望于沈聪文赴美后,能改变他作为“沈学”研究者的境地,就好像信徒终于请来了上帝一样,没想到这位上帝,却并没有显露出什么神迹,金介甫只能苦水往肚里面咽。
  
  如果当时我研究的余切会怎么样?
  
  他肯为了古文字碎片驱逐教授,怎么会让余学研究者受委屈?
  
  前往陇西的山区羊肠道上,金介甫昏昏欲睡,他又回到了那个年轻时的梦境。
  
  这次在哈佛的论文答辩现场,他向所有人发放了自己的论文,自信满满的走上台,“我研究的是中国作家,那个东方余。”
  
  这一次忽然不同了。
  
  在场很少有人露出茫然的神情,大家都津津有味的看着论文。
  
  “难道没有人觉得,我是个怪人吗?”金介甫问。
  
  下面的研究者道:“奇怪什么?你走了狗屎运,比我们早一步,Jeffrey,赶紧说你的论文吧!”
  
  ——
  
  三月下旬,甲骨文世界大会结束。
  
  余切在这期间写完了短篇《背起爸爸去上学》,故事基本以小学生李永的经历为蓝本,写的很直白、质朴。
  
  胡后宣等人看了后,觉得这是余切写的最简单的一篇。
  
  “你这篇,就是写了一个人的半辈子。”
  
  后世有一部同名电影,电影里只讲到李永考上了大学,父亲去世了,李永决定把别人捐给他的钱捐给当地师范院校……之后电影结束。
  
  而李永考上大学之后的经历其实更加丰富。他作为公众人物的终点,应当是从企业辞职,重新回去做老师那一刻。
  
  这是个像《牧马人》一样的童话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