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开源够大才挡得住分流 (第1/2页)
让卫东说这么多,甚至有点危言耸听的意思。
可不就是为了由苹果主导来内地开设芯片厂吗。
国内喊着口号是能做什么芯片,但实验室里手搓,跟芯片厂量产根本就是两回事。
起码让卫东知道的那个拉成柱切片,然后做光刻的工艺,这边都表示根本没听说过。
所以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还是跟汽车那样,先引进最完整的先进工艺。
满足当前需求和外贸生意的同时,吃透人家的路线是怎么走的,再考虑怎么接近追赶。
所以想方设法要合资开厂,先趁着这段还比较蜜月期,赶紧把光刻机等各种之前禁运的设备,尽可能搞到内地。
甭管能不能逆向破解,起码先有得用,有得看,知道是怎么回事。
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大多了。
结果你要去收购现成的!
但在这种大佬眼里,为什么不行呢。
光这一波一百五十万台86款Macintosh电脑的销售,就带来超过五十亿美元的营业额,更是在股市拉到三十亿美元市值。
已经可以在花旗市场排到七八十位。
作为仅仅成立十年,上市五年左右的新创企业,这种上升速度已经是被整个花旗惊呼连连的爆发式了。
当然这是没见过后来的互联网独角兽的爆发。
要等到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泡沫才会带来那种动不动数百上千亿美元的涨跌。
史蒂夫就是那种敢想敢干的家伙:“在产品和软件上拥有如此敏锐前瞻的眼光,没想到你对硬件也有这么强烈的看法,我们一起去收购,我知道摩托罗拉在筹钱扩建他们的移动通讯基站,希望拿下欧洲市场,正缺钱。”
让卫东还是觉得自己有问价的底气了:“大概要多少钱?”
史蒂夫估摸下:“不会超过二十亿美元,我们仅仅只要关于电脑处理器这部分。”
让卫东立刻目瞪口呆:“二十亿?我现在就几千万!”
秦羽烨都翻得胆战心惊。
史蒂夫不以为然:“我有很多华尔街的朋友,他们很愿意借钱给我们,怎么样,你参与吗?”
借钱?
几十亿的利息都不知道是多少钱了,让卫东上辈子连房贷都没借过,这辈子更是宁愿小打小闹的量力而行也不找银行贷款,现在肯定摇头……但脖子上的肌肉仿佛僵住了。
芯片啊,电脑中央处理器啊,这是给了自己可以参与其中的机会,难道就这样擦身而过?
他对女人都没这么强烈的错过感。
但还是尽量理智些:“这不是我参不参与的问题,收购摩托罗拉芯片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有很值得收购的东西吗,我听说英特尔才是最好的芯片,你要做最好的电脑可不得用最好的芯片?”
史蒂夫沉默了下:“我本来的想法是收购摩托罗拉的研究室,按照我的思路去开发处理器,似乎这蕴含了更多不确定性,英特尔……”
然后来了句直接把让卫东天灵盖都炸了:“他们实际上已经推出了386芯片,只是上机测试之后,都觉得性能过剩……”
北加州应该是下午,这边是七月的上午十点,虽然还没达到中午高温,但尽量提供清凉环境的电子大厦里已经运转着中央空调在二十多度。
可让卫东身上依旧跟突然遭遇温差似的强烈过电,真就是从脚底到头皮那样感觉噼里啪啦的炸过去。
靠在老爸身上看图画书的小蝶都察觉到,诧异回头。
听见这声音都抖了:“卧槽……你早说,装这个啊!”
罕见的不吐不快:“早说有这个,就应该推出带硬盘的386版本,这不就是木桶理论吗,是因为没有硬盘才拖住了整台电脑的性能,你还不赶紧推出使用386芯片的新款电脑,IBM一旦反应过来发力就完了!”
IBM就是那种传统的销售模式,潜移默化的电视、杂志、报纸广告,然后全世界各地的销售人员,水银泻地的前往各种潜在客户交流,大区代理商尽量去搞定官方大客户大买办,搞定某个区域只有IBM的产品在优势碾压销售。
史蒂夫开启的就是三四十年后的那种网红卖法,同样铺销售体系,但没那么细致,尽量铺到货就行了,同样的电视、报纸广告,从这里就比IBM要更吸睛更有话题性,然后通过发布会制造热点。
让更多普通消费者知道这产品,主动去买,或者在二选一的时候选苹果电脑。
让卫东的模式其实也更倾向于他,只是内地目前传媒还很集中,报纸广告稀少,电视只有一个台,让卫东又不愿抛头露面当头面人物,所以撇开了发布会这环,直接冲砖儿台广告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