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透过现象一定有本质 (第1/2页)
海外的什么大生意,并不太在让卫东心里。
因为论发财,他是真的凭着国内生意已经有了过亿固定资产。
只要能平稳的过渡到十来年后,九十年中后期就应该允许有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八六年的亿万富豪,平稳到那会儿不是十亿身家,三十年后不是百亿身家,那肯定算家道中落。
所以掌好国内的盘才是核心。
让卫东甚至都不太想在海外经营出什么后手,因为他明白只要在这么想,这么干,有什么危机压力就想跑的话,估计这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商州的老领导早就教导过他,这同样是战斗。
跟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没什么区别。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样,现在他很有信心参与这种改变。
譬如现在站盐业公会的楼上,看着周围就只有种草特么的这是什么破地方感觉,油然而生那种操盘者才有的老子治理心态。
以他那种大院保安的审美,如果现在的城区是那种后来大规模城镇化以后的一片自建房城中村也就罢了,丑不丑的就那样。
偏偏就是他去夔州,在江面上看到的,古代城墙和七八十年代新修的房混杂起来非常别扭。
这里也是,既有大量民国时期建筑,又有很多解放后兴建的房屋,还不分时代的都残破不堪。
这可是面朝长江的山城脸面。
任何想要拍摄江州的镜头,无论在对岸,还是江面船上,都会拍下这种依山而建的立体半岛规模。
因为以前的房子都不高,这里又在马路边算高点,举目望去就是破破烂烂的披挂,石棉瓦、沥青毡因陋就简的组合,各种吊脚楼、棚屋混在这些民国建筑、建国后仓库间。
感觉就是一块又一块的狗皮膏药反复贴。
甚至比商州西二街那臭水沟都还难看,起码捏住鼻子,清理掉小河沟,西二街还是保证了整条街的异国风情。
这里太大、曾经也太辉煌太重要,就留下一层层膏药贴。
所以让卫东愈发想着要把这里改造出来,侧头对那个排长指点:“你们集结起来后,先修复完善清理搬运公司这院子,然后沿着这边开始跟群众多打交道,尽量熟悉了解他们的情况,我们争取来帮他们安排工作,然后逐渐搬迁置换,腾出这些相邻的建筑,无论是老院子、后建房,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也保护好这些有历史痕迹的建筑群。”
排长自然理解成了最简单的帮助人民群众,最多加点保护老建筑,坚定铿锵的说是!
等他去了后,让卫东看着连绵不绝的棚屋、破房顶,夹杂的偶尔一片好点补丁,有些入神,拼命在回想后来那些好看点的城市规划,老建筑群会是什么样儿。
直到趴在肩头的女儿忽然卧槽,他才啼笑皆非的收回注意力,顺着小蝶的眼神回头看见沈老三躲靠在走廊砖柱后满脸泪光。
“哪栋是你们家?”稍微抱着娃靠近点顺她角度。
沈翠月低声:“那个有天窗的,小时候我都坐在那看月亮……”
多伤感,让卫东这天杀的居然笑:“现在有没有汲取教训,如果一家人都搞歪门邪道,家破人亡就是活该。”
沈翠月嘟哝:“知道了。”
抬手抹了水痕,还上前扯了让卫东的衣服擦擦脸:“那会儿要不是拉着俩弟弟,只想干脆跳了江,现在爷的家就是我的家,还盼爷时刻敲打,我才不会忘乎其形。”
让卫东嗤笑不入戏:“可以可以,现在演技比三年前好多了,嗯,七月,正好三年了,走,去接人,回家喝两杯纪念下。”
沈翠月也不抱怨这是真假,咧嘴做鬼脸逗下孩子,能纪念还不够好吗?
这时候她脸上的笑是真开心。
可石头守在下面楼梯口,贼兮兮的通报:“哥,你看这里也有金黄旗……”
带着指那墙角木柱上头不起眼的雕花,栩栩如生的飘动状三角旗只有巴掌大,中间有个金字,然后周围锯齿状的旗边隐约有黄色。
岁月黯淡了,也压不住那种动态和色差。
让卫东挑挑眉毛:“有什么意思呢?”
沈翠月比弟弟更懂:“川江一带的船队大概分成八大帮派,差不多就是两三个县合成一帮,江州有三帮,上水一帮,三峡出口那边的三个县是楚帮,他们是顺字旗,商州和爷老家是三角形黑边旗,鬼城上来是四方泡花旗,夔州、峡口是巫帮,挂的金黄旗,盐业公会其实是盐帮,爷说那个古镇,早先就是出盐的……”
让卫东还有点不以为然:“嗯,有这些江湖故事,那又如何,都几十年了还有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