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章 元宝将军 (第1/2页)
就在楼灼艾和曹莽两人还在“热情会晤”时,圆月战场的混元军已经在紧急撤军。
南下圆月,混元宗是最积极的一个,好处也捞的最多,地盘也抢的最大,当然,投入的军力也最多。
圆月东临夜狼,战争的***也是夜狼,战事一起,混元宗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夜狼,得了最大一块肥肉。
尝到甜头后的混元宗如同发现了商机,开始不断对圆月增兵,从最初的十个军,到最多的时候高达三十个军,几乎相当于整个宗门的九成军力。
这么庞大的军队,相当于整个混元宗举宗之力,如果不是混元贾亲征,那么,指挥这支远征军的人,就相当于握有实权的宗主,所以此人一定具备了两个条件。
一是对混元宗,更准确来说对混元贾绝对忠心。
二是能力出众,威望极高。
在混元宗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一个人,混元宝。
混元宝,因名和姓之间元和宝相连,又被人戏称元宝,或尊称元宝将军。
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混元贾的弟弟,亲弟弟。
混元宝和混元松刚好相反,因为在混元宗,大家从来不认为他是混元贾的弟弟,而是认为混元贾是混元宝的哥哥。
一个是靠着大哥,一个是大哥靠着他。
即便后来混元贾做了宗主,但在混元人眼里,他这个宗主的威望还不如元宝将军响亮。
早在混元贾初入元灵时,元宝将军之名便已名震混元,甚至名震中原。
中原第一强者——元宝将军!
他是第一个将混元灵力修至极境的强者,也是当年唯一一个敢站在得道者面前,仰着头说话的人。
混元贾能荣升无刃狂徒军第一军将军,多少还是沾了自己这个亲弟弟的光,就连后来被推为混元宗宗主,也是冲着元宝将军亲哥的名头。
就连混元贾自己,也常在人前言:
我有一弟,唤作元宝!
与其说混元贾放心把军队交给元宝将军,倒不如说元宝将军放心将宗门交给混元贾。
难得的是,兄弟情深。
元宝醉心修炼,若不是混元贾亲自央求,他也不会出山领兵。
所以当他收到混元贾急令,便二话不说,撤军回混元,也难怪欢落雨和楼灼艾只会背后责备,没有当面责问,毕竟这里是极乐世界,强者为尊,那可是中原第一强者,元宝将军。
楼灼艾了解元宝的脾气,这边和曹莽一谈妥,出门便派人快马加鞭,把这边的情况通告元宝。
元宝一点都不元宝,反而他哥更像元宝。
个子不高,略显精瘦,长相平凡,不认识他的人,怎也不会把他和中原第一强者联想到一起。
元宝一边盯着曹莽送的地图,一边听着清明宗使者的汇报。
楼灼艾居然亲自游说曹莽,后者也答应借路?
这个结果多少有些出乎元宝意料。
当初他急速撤军,除了担心其他二宗的责难,还有曹莽的态度。
若要在最快时间撤回混元,只能经过曹莽的地盘。
自己二十个军,曹莽只有十个军,换位思考,也必不会答应。
他想过强行借道,推算过最坏的结局就是和曹莽开战,就兵力而言,他有把握能杀穿东部,回军混元,但绝不可能全身而退,而且树立如此强大的曹莽,会让混元宗陷入三面受敌之境。
况且如果曹莽发狠,作为地头蛇,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那还不如绕道而行。
他不笨,楼灼艾能想到的,他也想的到,所以在决定撤军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向曹莽借道,可对方态度暧昧,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每次都是找一大堆理由拖着。
这种时候,没有态度,就是最明的态度。
中原三宗的那些高层,那个不了解曹莽的“贪”,这些年没少被他敲竹杠。
元宝当然懂,自然也不会空着手借道,可曹莽更聪明,或者说更贪,谁都看的出来,这次的借道对混元宗来说有多么重要,区区那些财物根本满足不了曹莽的胃口。
元宝领军在外,虽然威望高,但毕竟不是宗主,有些东西他想答应,但应不下来。
军情紧急,他也正在为此事烦恼,楼灼艾居然“不计前嫌”,雪中送炭。
“元宝将军,宗主临行嘱托,曹莽此人贪婪成性、反复无常,望将军速行,尽则生变。”
元宝还不知道楼灼艾是拿他当前锋,可回军心切也是事实。
闻言眉头略舒,令全军火速开拨。
起营!
即便是修真者军团,但如此大规模行军,杂项甚多,就算走曹莽的近道,也需不少时日。
曹莽虽贪,但守信,得了中原许多好处后,服务也不打折,一路上把犒军一事,安排的明明白白,混元军依着曹莽那张地图,果然节约了不少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