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文学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279章 成立建筑大队,解决众多问题

第279章 成立建筑大队,解决众多问题

  第279章 成立建筑大队,解决众多问题 (第2/2页)
  
  他回到居委会跟魏香米聊了聊。
  
  魏香米这边也挺无奈:“其实每年冬天下大雪,市里都有人家发生这种事,我家里所在的那栋楼,前年冬天雪大也弄的屋顶漏水来着。”
  
  “可除了修修补补,没有别的办法。”
  
  钱进说道:“我准备以劳动突击队的知青队员们为主体,弄一个建筑大队,到时候给受灾的群众修理屋顶什么的。”
  
  魏香米一愣:“啊?你、我跟你说呀,钱总,这活可不好揽……”
  
  “我知道,可劳动突击队为人民服务啊。”钱进摊开手,“我不是给自己揽活,也不是给突击队揽活,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魏香米凝视着他俊逸的脸庞,听着他义正言辞的话语,内心五味杂陈。
  
  她平日里接触到很多的青年,但只有钱进还是恪守本心,真的想为人民服务。
  
  于是她温柔的说:“好,你试试,如果哪里需要我们居委会帮忙,那你尽管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方面钱进得找市府。
  
  不管是政策还是程序,都得市府那边负责。
  
  正好办公室有电话,他给市府那边打过去了,韩兆新的秘书没有下班,钱进就把情况反映了一下。
  
  对方让他等一等:“很巧,钱主任,市府的主要领导就在开会商讨这件事。”
  
  “你等我消息好不好?我现在就去找领导说一说你的反馈,看看他有什么指示?”
  
  钱进满口答应下来。
  
  然后两分钟后他接到电话,韩兆新让他去府里开紧急会议……
  
  钱进骑上摩托车,轰隆轰隆又出发了。
  
  大单位一楼会议室里,郑国栋、韩兆新集体主持会议。
  
  分管城建和救灾的领导以及几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正围坐在一起,听取民政单位关于这次雪灾次生灾害的紧急汇报:
  
  “初步统计,咱之类因积雪融化、冻融循环导致房屋墙体开裂、屋顶塌陷甚至整体垮塌的危房,已达一百余户!涉及人口超过七百人!”
  
  “其中泰山路西大关最为严重,目前只能安排街道采取临时安置措施,但修缮资金缺口巨大,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民政单位的主官声音沉重,表情更沉重。
  
  郑国栋眉头紧锁,他一手翻动着手中的报告,另一只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韩兆新凑到他身边低声说:“看来问题相当严峻啊,大批知青返城带来的就业和住房压力本就巨大,这场暴雪再来添乱,这真是雪上加霜了。”
  
  郑国栋点点头。
  
  财政吃紧,国营建筑单位都在忙着修缮房屋来安置回城知青,这块任务很重,他们的工作也很饱和,所以根本无力顾及这些因老旧而修缮难度大的民房。
  
  “老余,”郑国栋看向一位市府副职领导,“你是管这块的,情况你最清楚,有什么应急方案?”
  
  余感世放下手中的红蓝铅笔,说道:“国栋同志,情况确实紧急。”
  
  “我们目前能调动的,大约只有街道组织的临时抢险队和部分民兵——街道所属的一些建筑分类的小集体企业,还在忙着赶工期为回城知青准备安置点。”
  
  “但是这些人呢,做些支撑加固、转移人员的应急工作没问题,你让他们修房子盖房子,那确实难为人了……”
  
  韩兆新忍不住打断他的话:“支撑加固、转移人员,这活我也能干,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治标不治本啊。”
  
  余感世这边也无奈:“要彻底修缮,那需要专业的建筑队伍、大量的建材和资金,我们也知道靠街道居委会和居民自救是杯水车薪的结果,可是……”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更显得自己无奈:“很多房子结构老化严重,这次雪灾只是诱因,根本问题不解决,隐患会一直存在。”
  
  “实际上我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说过了,要解决这问题,必须系统性地进行危房改造!”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资金、技术、人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更重要的是人才。
  
  韩兆新看着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满心荒凉。
  
  旧房改造或者说危房修缮,这些工作确实困难,可真的没办法完成吗?
  
  那不可能!
  
  就像之前经历旱灾,那旱灾就那么可怕吗?非得靠苦熬才能顶过去吗?
  
  就不能战胜旱灾保收保粮吗?
  
  当时包括张成南在内的干部都一个劲的搞唱衰,一个劲的吐酸水倒苦水。
  
  结果呢?他韩兆新亲自带队,有钱进这样的好干部在前面冲锋陷阵,然后海滨市秋收工作就保护的很好。
  
  XXXXXXXX
  
  不是缺少这个资源那个技术,是缺少主观能动性!
  
  (xxxxxxxxx:一部分内容)
  
  比如钱进。
  
  各位相关领导都在推诿责任,郑国栋脸色越来越难看。
  
  韩兆新给他使了个眼色,他低声问:“怎么了?”
  
  “待会钱进过来。”韩兆新也低声说,“这事就没多大点事,他妈的,这帮人不愿意好好给人民服务而已,要是拿枪逼着他们,以咱这么大一个海滨市,组织建筑队伍收拾一下还不简单?”
  
  郑国栋点头表示认可。
  
  领导们可不是糊弄上来的,这是有真本事的。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秘书探进头对韩兆新点了点头。
  
  韩兆新明白他的意思,直接招手:“让他进来吧。”
  
  钱进快步走进了会议室。
  
  郑国栋喝了一口茶水,点点头:“看你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有什么事?直接说吧。”
  
  钱进一愣,这不是你们在开会把我叫来的吗?
  
  不过他如今也已经了解了领导的说话艺术,心思快速一转,估计领导主持开会讨论暴雪对老旧危房的损害,那么肯定也想听他汇报相关情况。
  
  于是他没有去打官腔,直接切入主题:“国栋领导、韩总,各位领导同志,我这次是为我们泰山路,还有全市其他雪灾危房的事来的!”
  
  他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他在西大关等地的实地勘察情况,描述了王大娘家房屋塌陷、众多居民提心吊胆住在危房中的惨状。
  
  因为他看过现场,加上语言组织能力本来就出色,所以汇报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将会议上冰冷的数字转化成了活生生的民生疾苦。
  
  “情况我们基本掌握了,”韩兆新点点头,示意钱进坐下,“市里正在研究对策,感世同志,你把咱们刚才的结果跟他说说。”
  
  余感世放下茶杯咳嗽一声,将刚才会议讨论内容简单的说了一下。
  
  韩兆新看向钱进:“听明白了吗?说说你的看法,坐下说就行。”
  
  钱进没有坐。
  
  他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地看向郑国栋和韩兆新:“各位领导,我认为光靠临时抢险和零星修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刚才我所汇报的西大关的情况,肯定只是当前全市受灾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全市还有多少这样的危房?多少老百姓住在里面担惊受怕?我想不能光看统计结果啊。”
  
  郑国栋直截了当的说:“道理我们都懂,那你说怎么处理?”
  
  钱进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方案:
  
  “韩总将全市的劳动突击队交给了我,我认为这是一支可以动用的力量。”
  
  “所以我建议,由我们劳动突击队牵头,成立一支专业的建筑修缮队伍,直接跟各街道对接,抓紧时间去修缮这些受灾房屋。”
  
  “哦?具体说说,你们劳动突击队有这么多的人才?修缮危房改造旧房可不是力气活,这是技术活。”韩兆新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韩总说的对,所以人员来源分两部分。”钱进语速加快,思路清晰。
  
  “骨干力量还是需要懂建筑工程的师傅……”
  
  “市里的几支建筑工程队都有紧急要务在身,确实抽不出来。”余感世急忙先把自己手下的力量给护住了,他这边确实也有国家安排的工作计划。
  
  钱进说道:“这个我明白,我不从市里的工程队抽人,我从农村地区招聘!”
  
  几个领导笑了起来。
  
  你来逗乐子的吧?
  
  农村的手艺人什么水平?他们能干的了楼房活?
  
  其中一个领导直接的说:“恐怕这些农民工匠,还没见过楼房呢,更没见过八层十五层这样的高楼。”
  
  钱进暗道老子前世见过上百层的,这有什么好牛逼的?这又不是你我盖起来的。
  
  当然他现在情商没那么低,不会当面反怼这种草包领导,只是内心看不起对方罢了。
  
  他平静的说:“去年下乡开展抗旱工作的时候,我了解过安果县一些农民的情况,好几个公社里都有手艺精湛的老木匠、老泥瓦匠。”
  
  “我认为他们确实不懂五层八层十八层的楼房建造知识,可是这些高楼大厦没有问题,也用不着他们来忙活。”
  
  “据我统计所知,现在受灾的主要是几十年前建起的平房、老破小洋楼,几乎都在三层以下,这样,我认为农村的一些老手艺人,是完全能胜任相关工作的。”
  
  “甚至在平房修补改造方面,他们经验相当丰富,但苦于没有用武之地,收入也不高,所以我想把他们请来,作为大队的技术核心和师傅!”
  
  “招聘农民进城?”郑国栋眉头微蹙,提出了关键问题。
  
  “是临时招募他们来上班呢,还是说要把他们编入你这个队伍里头?”
  
  钱进说道:“编进来!”
  
  郑国栋立马摇头:“钱进同志,这涉及到一个很复杂的户籍问题。”
  
  “咱这里的人都清楚,现在知青返城高峰,城市户口指标卡得非常紧!住房、粮油关系、子女入学……都是大问题,市里压力很大啊!”
  
  这正是钱进预料中的难点。
  
  他早有准备,立刻回应:“国栋领导,我明白户籍的敏感性,但我不需要大规模招人。”
  
  “初步计划,我们的建筑大队只需要招聘一百名技术骨干,所以只需要一百个户籍名额。”
  
  “而且,这些人不是普通工人,是作为特殊技术人才引进,他们将成为建筑大队的骨架和师傅,他们的任务是老带新,把现在空置的知青劳动力给解决掉。”
  
  他进一步阐述理由和可行性:
  
  “韩总清楚,我现在主持开设了两个服装厂,已经解决了超过六百名——马上就能解决总共八百名的女知青劳动力问题。”
  
  “但是男知青呢?不能让他们闲着,否则不光浪费劳动力,还涉及到一个社会治安问题。”
  
  韩兆新立马点头。
  
  自从知青大返城,市内治安成了问题。
  
  钱进说道:“如果能开设一个建筑大队,那就能解决大量的男青年劳动力限制问题。”
  
  “可是现在全市危房修缮任务重、技术性强,光靠知青突击队,热情有余,技术不足,没有老师傅带,干不了精细活,质量没保证,甚至会出安全事故。”
  
  “引进这批老匠人,是解决技术瓶颈的关键!”
  
  韩兆新指了指他,若有所思的说:“你这么说有道理。”
  
  钱进又强调紧迫性,“各位领导,雪灾危房不等人,冬天还好,只是漏风不漏水。”
  
  “根据国家气象总台的预报,今年春季开始,雨水较多,夏秋季节雨水更多,这样再拖下去,经历过冰雪蹂躏的老旧破房肯定会出问题。”
  
  “到时候房子塌了,人伤了,损失更大、社会影响更坏。”
  
  “所以我觉得一百个名额,能撬动整个修缮工作,解决几千人的住房安全问题,这笔账,很划算!”
  
  韩兆新听的连连点头。
  
  钱进这同志是个人才。
  
  这番话说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充满了说服力。
  
  他不仅提出了问题,更给出了一个看似大胆却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充分考虑了政策限制和现实困难。
  
  这可比面前一群只会哎哟哎哟我们好难的领导干部强多了。
  
  于是他指着钱进但看向郑国栋:“钱主任说的有道理,而且我想了一下,这么做还能起到一个示范性作用。”
  
  “大家想想看,这支建筑大队,不仅仅是修房子,更是探索一条‘政府引导、集体运作、专业服务’的旧城改造和危房修缮新路子。”
  
  “它不仅能解决眼前困难,还能为将来全市更大范围的旧城改造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他们这个劳动突击总队就是试点!成功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呢!”
  
  听完后,余感世这边积极了起来。
  
  钱进这是主动给自己分担工作压力呀,好小子,觉悟高!
  
  他说:“国栋领导,这件事的可控性也比较合适。”
  
  “钱主任很实在,只要一百个名额,对全市户籍压力来说,这是可控的!”
  
  “这样,我们单位贡献二十个名额,好不好?”
  
  郑国栋示意自己的第一秘书拿来一个笔记本,开始查看里面的信息。
  
  看过之后,他抬头说:“我给你一百二十个名额,感世同志这边给你加了二十个嘛,都给你。”
  
  “但是有些问题你得自己解决,比如说,这个住宿问题,那么你们既然是一个建筑大队,那么是不是可以自己解决集体宿舍问题?”
  
  “粮油关系呢,你由劳动突击总队统一申请,纳入集体户口管理。子女入学问题,这个需要协调区教育局,看看能不能就近安排,如果不能,那他们子女没办法入城上学。”
  
  钱进欣喜的说:“明白,领导,我们一定管好用好这批人才,绝不给市里添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