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机群碰撞 (第1/2页)
苏礼南大空袭发生后,一度让帝国和髪鸡都极度困扰:
一次性集结300架喷气战斗机投入攻击,即使是简单的早期喷气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代表了一个中等工业强国的能力,比如捷克、波澜那样小但工业发达的国家。
防御蚊蚋容易,一枚肩抗的毒刺就能轻而易举解决,其他现役的地空导弹也能做到绝对拦截。
尤其是在陆地上,借助预警机巡航以及地面雷达站,就算再怎么低空突防也会在靠近边境时暴露,留出至少40分钟的反应时间用于起飞战机。
唯一的麻烦是钱:
击落一架蚊蚋至少需要2枚防空导弹,空军一架战机击落3架蚊蚋也不过才100架战果,剩下的200架需要防空部队发挥作用。
考虑到安全冗余防御200架蚊蚋需要至少500枚地空导弹,包含低空低速的“复仇者”和“爱国者”系统。
而“复仇者”使用的“毒刺”,帝国采购价也得9万美元/枚,更强大的“爱国者2”是110万美元/枚。
假如准备300枚“毒刺”和200枚“爱国者”,纯弹药费就需要2.5亿美元。
再考虑人力、其他费用以及空军战斗机需要挂载至少180枚空空导弹,仅仅用在囤积弹药上的花费就超过了3亿美元。
而就算议会把这笔钱批了,但帝国短时间哪里能准备得出来至少75套“复仇者”和5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好在这时棱角大楼有人提出意见:
将已经退役的落后装备调到南渼来。
尤其是集中在60到70年代生产的地面防空装备,虽然落后了些,但对付蚊蚋绝对管用。
棱角大楼一清点,发现还真有,包括MIM72“小檞树”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MIM-23“霍克”中程防空导弹、甚至有M163A“火神”以及M167拖曳式加特林防空炮车。
这些装备要么退出现役,要么已经在坐冷板凳想办法清理给盟友,一部分还在国民警卫队服役。
而且作为铁幕时代的装备它们产量特别多,帝国轻而易举就调集了超过100套各种老装备,然后搭配12套“复仇者”以及8套“爱国者”,驻扎在圭那亚边境地区成为第一道防空线。
如果不是人力短缺以及髪鸡的不满,这些老装备搜集500套也毫无难度,甚至修缮一番能拿出来2000套还不怎么影响其他地区部署,便宜又好用。
而髪鸡也不甘示弱,毕竟圭那亚是极其重要的海外领地,即使武德远远不如帝国,也学习他们搜罗出了共70套防空发射车、自行高炮等。
总共接近200套防空系统在港口、机场等重点目标分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部堆在边境组成防空网。
当120架蚊蚋、超级雨燕向东北方向突进时,首先就面临了60多辆自行火炮、70多辆防空导弹系统组成长达30公里的地面防空阵。
第二舰队攻击机群刚刚抵达边境,广阔的地域就不断升腾起火焰,上百枚导弹陆续发射,同时各种自行火炮也疯狂朝天空吞吐火舌。
面对如此密集的火力,攻击机群拉上高度已经来不及,只能再度压低飞行高度到5米,在贴地的同时全速分散,120架战机从聚拢立刻散了出去,每一个防空单位的雷达屏幕都立刻被铺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