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琅琊(2) (第2/2页)
刹那间,不少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神仙日子大抵也就是这样了吧?
只是,一想到要和倭寇拼命,身体当中的那一股子火气也就迅速息了下来。
那可是倭寇啊,凶狠如豺狼虎豹的禽兽。
二两银子的军饷听起来似是不错,可就怕有命拿没命花。
倒是王朝没有半点犹豫,在听到要和倭寇厮杀的瞬间,一双眼睛便泛起猩红的光,重重点头就答应了下来。
看那模样,宋言便能猜到,这王朝多半和倭寇之间有血海深仇。
像王朝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宋言便安排人将他们的姓名登记下来,至于能不能通过考核,就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渐渐地,这些灾民发现眼前这活阎王似乎真不是来杀人的,慢慢大了起来,会打铁的,会养马的,会驾车的,会做木工的……
无论是怎样的才能,宋言都能给他们寻到一份相当适合的伙计。便是能比旁人多认识几个字,宋言也能安排一个文书的工作。
铁器作坊和白糖工坊,也各自招募了数百工人。
炒茶不能招募外人,它的工序较为简单,容易泄露,而且顶级的茶叶也只有顶层权贵才买得起,数量多了价格也就下去了,反倒是赚不到钱了。
在宋言看来工资不算高,但在这些灾民眼里,每天两顿饱饭还能拿十个铜板,这已经是极少见的优厚待遇了,那些灾民大抵是没想到都已经沦为灾民,还能得到这样好的工作,都感激涕零。
不管是什么时代,中原大地上生活的都是一群极为容易满足的人啊,只要能活下去,他们便能耐得住辛劳,吃得下苦难。
就在剩下的灾民中,宋言还招募了一部分身体较为强壮的,可以上山砍伐树木,挖掘厕坑,搭建木屋,他们每天能拿到五个铜板,同时还能额外得到一餐饭食。
这应该算是以工代赈了吧,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多少是有些超前的。
他们从未想过,在接受救济和赈灾的时候,只是稍微做了一点事情,居然还能拿到工钱。
也不知是不是宋言的错觉,总感觉这些人的眼睛里似是都在闪着光。虽然依旧饥饿,依旧疲惫,但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他们的认知,在这一刻发生了转变。
他们不再是只能等到别人施舍的蛀虫,不再是等死的行尸走肉,他们是人,是能创造自身价值的活生生的人。
或许相比较每天五个铜板的收入,自我认知的转变还要更加珍贵。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对于宋言的安排颇有微词,自古以来朝廷赈灾,灾民只需要等着施粥就行,还是第一次遇到需要灾民工作的……只是碍于这些事情可是那个活阎王安排的,便是心有不满也只能憋着。至于不满的原因,究竟是不想工作,还是自己没有被选入工人的行列,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东城门,原本黑压压的人群,经过宋言这一番操作,忽然便稀疏了不少。
……
当天夜里,一封密信自宁平县离开。
大概三日之后,密信落入琅琊一名老者手中。
琅琊。
在几百年前,这里曾被称为琅琊郡,但是现在琅琊是一座单独的城市,它不是州府,下面没有县城。
也不隶属任何州府管辖。
在整个宁国,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琅琊未曾设立刺史,最高长官就是知州。但在这里,却是存在着一个连知州也不敢去招惹的庞然大物,那便是杨家。
琅琊,就是杨家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