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全要 (第1/2页)
“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上头其实是将茅台厂作为一个试点,市场经济的一个试点。”陈浩道。
“计划经济牵扯到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搞了这么多年,效果是有的,可沉疴也很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必须得做出改变。”
“但是又不敢一次放得太开,担心出乱子,所以就松开口子,在一些单位放出一个小口子,作为试点,根据反馈的情况再不断的做出调整。”
“拿10%的茅台酒产量,由厂里投放到市场上去,既能解决茅台厂的财政问题,又能看看市场的反馈,一举数得。”
改革开放先是从农村开始,以分田到户作为标志,接着便是城里,以对单位的放权作为标志。“还是你看的透,分析的到位,厂里好多人都只看到第一层,看不到第二层,这的确是一个试点,是一个开放市场信号。”周高廉点头。
陈浩的确是有东西的。
明明只是队里的干部,是村干部,接触不到上层的信息,却能通过一丁点的东西就分析出这么多东西,还都分析对了。
厉害。
“所以一定要搞好,让上头的人充分的知道,市场经济的魅力。”陈浩道,“这不仅仅是关乎茅台厂的问题,也是关乎到其他人的问题,更是关乎到国家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事。”
???
事情居然严重到这种地步?这个责任很重大了。
“怎么说?”周开廉问道。
他认真了不少,想听听陈浩为什么会说的这么严重,明明是茅台厂的一次改革,怎么会牵扯这么多,这么深。
“茅台厂的这次改革,搞的好,那么经验肯定会推广,其他还没有进行这类改革的单位也会跟着改革,解决单位的经济问题,职工的收入问题,全国多少类似的单位,多少职工?”陈浩道。
“重要的是,这个试点做好了,经济放开的步子便会迈大些,势头也会更猛,单位的束缚会更少,经济会更活跃。”
“流入市场的产品会更多,能解决百姓需求的产品。”
这个电话打的时间有点长,费用少不了,但这点钱对如今的陈浩而言,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如果不说清楚,不在周高廉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让周高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110吨的茅台酒,自己分的蛋糕就少了。
“后天,红旗生产队要搞分田到户的仪式,公社领导会参加,到时过去的还会有记者和宣传部门的同志,等仪式举办完后,过几天,周厂长你说不定能在报纸和电视里看到关于红旗生产队分田到户的报道。”陈浩道。
突然又说到红旗生产队的事。
这跟茅台厂似乎没啥关联。
周高廉皱着眉头,仔细思考了会儿,“分田到户这个事,相关的文件还没有吧?你这么搞,会不会太危险了些?”
“相关文件还没有下来,但文件也是依托现实需求存在的,有现实需求,也会倒逼着相关的规定做出改变,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也是迟早的事。”陈浩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