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蒙在鼓里的千金 (第1/2页)
要不怎么说林峰一直都看好赵祯和董娜了,让他们安排调研路线,一来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最典型的,最值得去调研的地点。
二来,总是能够举一反三,把想到的没想到的一切数据,实际情况,都调查一遍,然后熟记于心。
所以即便是,自己已经知道了董娜同志是东兴实业老总董文业的千金,林峰也并未对她有什么特殊的看法之类的。
“第二站呢?什么情况?”
“第二站,也是松河东陵段的一个村子……是洄水湾村,这个村子,村名就和当地实际情况一样,是松河的一个‘几’字型回水湾,当地村民靠着这个回水湾,灌溉资源不断,靠水吃水,灌溉农田,吃了好几代人了……”
“在过去二三十年,甚至是追溯到四五十年代,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尤其是灌溉作业机械化程度不够之前,根据资料显示,洄水湾村一直都是周边所有村子中最为富裕的……”
“但是最近两三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回水湾处的水资源依旧丰富,但是水污染非常严重,甚至是肉眼不可见的污染……”
“由于这里地理位置的优势,储水量大,出现污染就不是小事情,根据资料显示,环保治理和监管部门,也曾经对回水湾的水源进行检测和科学手段治理……”
“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水是清澈的,可是改变不了农作物用回水湾的水灌溉之后,会导致减产和枯死的事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当初灌溉资源丰富的关系,在农业综合大开发的时候,洄水湾村获批的灌溉井并不多,其他正常村子,都能打一百多口井……”
“洄水湾村当初只打了二十几口……”
“现在河道灌溉不能用了,灌溉井又错过了,直接导致最近三年,这个村子的农田都大面积欠收……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林峰听到这些话,只感觉触目惊心!
“手上还有其他的资料一类的吗?”
董娜摇头:“没有了……关于这些问题典型的村子的资料,少之又少。说白了就是没人干这个活儿……吃力不讨好,农民又不纳税,哪儿比得上开个造纸厂,拉来一个注塑厂效益来得快?”
“林县长,我说句实话,上一届东陵,有吴浩邦和邵浩民这几个腐败分子……他们只知道发展工业,招商引资,引进各种现代化企业,谁会管下面农田欠收不欠收,老百姓活不活呢?”
“再说了……随便引进一个工厂,每年能贡献的纳税数字,提供的工作岗位,都不是几十亩几百亩农田能够比拟的……”
“甚至我说白了……在那些只知道要政绩的人眼里,县里只要有企业,有招商,就算是颗粒无收又怎样?粮食而已,种不出来可以买嘛!农民的田地种不好,他们可以去打工啊……现在不就已经是这样了吗?宁可出去打工,也没人愿意种地,主要是经济效益也不好……”
“久而久之……谁在乎?所以就算是把档案室材料室都给翻一遍,也找不到什么台账和相关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