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留下自己的痕迹 (第2/2页)
只是投资菜场,他更喜欢看硬性条件。
元谋适合做一个货源地,虽说档口以叶菜为主,但也偶尔可以涉及其它类蔬菜,或者是再另开一个档口,时代所需嘛。
元谋的夏季和昆明不同,有点炎热,坐班车的滋味并不舒服。
冬季温暖如春,夏季炎热但极端天气少,降雨量也不多不少。
这气候让有灌溉条件的坝区极为适宜蔬菜生产,田野风光也不错。
只是上了山之后,有些山区又变得光秃秃的~
陈家志总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
他坐在硬邦邦的班车上思索,反复思考着,忽然灵光一闪。
这地方适合蔬菜育种吧?
“育种,育种…国外的种子,番茄、茄子、黄瓜~”他紧握住拳头,“种苗!”
如果现阶段元谋有什么适合他投资的,一定非种苗莫属!
他在脑海里一思索,就想起了两个优良品种。
元谋以番茄为主,但全县蔬菜平均产量2吨左右,84年示范种植的番茄亩产也才7吨。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优质种苗就是一个方向,能给农户带来收益,自然就有存在的价值。
陈家志又掏出笔和本子记了两笔。
就这样一路到了昆明。
吃了饭,陈家志又用酒店前台电话给菜场打了回去,接听的是童刚。
陈家志问道:“无公害蔬菜基地评审得怎么样了?”
“过了番禺市里的评审,已经上报花城了。”
童刚说了下过程,就是凭硬实力碾压,供港数据更是让人无话可说。
随后他又让童刚去喊徐瑶和易定干来接电话。
先来的是徐瑶。
她寒暄两句后,就率先传达了喜讯。
“陈总,上旬的回款到账了,嗯,这个月已经入账了300万元。”
“不错。”陈家志又笑问:“这几天出菜情况呢?”
徐瑶说道:“价格跌了一些,出货量稳定在了三四十吨。”
“还行,做得都挺好。”
聊了几句工作,又寒暄了几句日常,易定干也到了。
“家志,什么时候回来,你这都出去七八天了。”
“没我你搞不定啊?”
“呵~”易定干傲然道:“镇里和市里的领导都来了菜场,说我们做得好呢。”
“嗯,回来给你庆功。”
陈家志又问起了菜场生产情况,得到一个稳妥的答案,菜场现在又在进行新一轮施有机肥,改善土壤。
“育苗棚呢?”
“钢架已经到了,正在安装,但喷灌设施还需要些时间才到。”
“嗯~”陈家志沉吟道:“我在云南发现个地方,这里适合投资种苗,同时还能搞苗圃,有点想试试。”
“那就搞撒,去年那么难都过来了,还有啥好怕的,李秀也肯定会支持你的,对吧,李秀?”
对面顿时也传来李秀的声音:“嗯!”
“好,那就搞。”
易定干说得对,没什么好怕的,如果单纯只为了财富自由,以他现在的资金,不断买房就能实现。
但重来一次,他也想在时代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陈家志又让易定干找洪中留意一下瑞克斯旺种子公司的番茄和茄子种子后,才和李秀又聊了下家里情况。
除了说他不着家外,一家人也都没什么怨言。
易龙易虎两兄弟也放暑假了,成绩好像也还不错,等着他回去买电脑。
“我可能暂时回不来,云南这边还不适合建菜场,我打算再去沪市看一看。”
“好,家里我会给看着的。”
“辛苦你了。”
“说啥辛苦的话,你早点回来就是了。”
陈家志嘻嘻的打趣道:“回来又该交公粮喽~”
“公粮?这不还没到时候吗?”李秀一脑门问号,“交公粮也该回老家交呀!”
“我说的公粮是那个得嘛,你懂得起塞~”
“我不懂啊,除了给国家交公粮还有啥子公粮嘛~”
李秀有点迷糊,陈家志只能不顾旁边前台异样眼光,又给她说了下那点破事。
“额……等你回来再说,我先挂了。”
陈家志得意的笑了笑,回了房间,又整理起了这段时间的考察收获。
昆明王旗营、呈贡西门市场、通海、弥渡、元谋能禹市场都留下了他的痕迹。
也记下了不少电话。
如果有需要,不至于信息闭塞,也可以试着发货。
同时他也决定要在元谋建一个蔬菜种苗圃,主要卖蔬菜种苗,再沿着这条路往制种育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