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航天 (第2/2页)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上没有(容易)二字,文昌航天人始终秉持着“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海岛创业精神,积极推进航天指挥控制自主化、智能化,脚踏实地、加压奋进,不断助力中国航天走向更多美丽星河。”
一排排桌子上的电脑后面,露出个半个脑袋。火箭前端总指挥申永波站起来同他们一起慰问指导。来到米棣和郝秋岩桌子前面,他俩自觉地站起来,申永波介绍:这位叫米棣,这位叫郝秋岩。北大博士生毕业,去年九月来到这里工作的。
王宁询问:“在学校学的什么领域?”
米棣回答:“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关系。”
郝秋岩回答:“天体技术及运用。”
李佳斌和蔼地问:“对操控适应吗?”
米棣表现出笨拙的表情,说:“应该没问题。”
杨立江绷着脸说:“说话不爽,不像咱东北爷们。”
米棣改口:“没问题。”
郝秋岩在一旁帮腔:“他从来都那么谨慎,不说十拿九稳的话。”
王福臣笑着说:“他是聪明的胆小鬼。”
李佳斌看看表,时间对航天人说是很重要的,觉得时间还够用,便又多交流了几句:“王总说你们自研的火箭控制系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火箭控制系统团队功不可没。”
米棣说:“集体的成绩,作为个人来讲,就是要做那颗螺丝钉。”
对米棣的回答很满意,接着又问郝秋岩说:“这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执行首飞任务,心里有压力吗?”
郝秋岩很直率地说:“还可以,我感觉就像动作敏感的游戏?”
李佳斌很欣赏他,怕怕他的肩膀说:“同志,比喻的方法有些过,这不是游戏,态度要端正;发射火箭不是冒险,一次发射,凝聚着很多航天人的辛劳和心血。”
同在一个基地工作,杨立江解围说:“他俩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工作蛮认真的,都是好苗子,也是中心着力培养的,并将成为新一代指挥员。”
几个人离开这里后,米棣用惊诧的眼光看着郝秋岩说:“这些人是中国航天界的大人物,你可真敢说。”
郝秋岩皱皱眉,眼睛盯着屏幕说:“爱咋咋地,米老艮,你要小心。”
俩人争吵是十分常有的事,在一起很有意思。米棣蔫声蔫语地说:“你还要揍我?多说一句少说一句能把你憋死?关键是工作。”
06。25。18:30。天气:多云转雷阵雨
开弓没有回头箭,火箭发射程序是不可逆的。数据处理大厅,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跃。发射中心的大屏幕上,数据、曲线清晰可见,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发射时刻,北京时间,发射倒计时。
90分钟准备。
60分钟准备。
30分钟准备。
10分钟准备。
05分钟准备。
01分钟准备。
40秒,明白。
30秒,明白。
20秒,明白
10秒,10、09、08、07、06、05、04、03、02、01,点火。
20:00:07秒413毫秒,火箭起飞。伴随着巨大的起飞轰鸣声,长七火箭奔向浩渺的太空。“317跟踪正常”、“文昌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对地遥测信号正常”、“三亚3901跟踪正常”、“三亚4227跟踪正常”。。。。。。“助推器分离”、“一级关机”、“一级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形轨道。郝秋岩和米棣在控制台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双眼紧盯屏幕上的数据,火箭飞行的每一个动作都及时地向外发布。
20:39,“级箭分离。”
长征七号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长七火箭首飞成功。随即,控制大厅里发出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