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血书明志 江山根重 (第2/2页)
叶昭凤身着帝袍虚影,屹立在沙盘之前,指尖凝聚的赤金凤气,如同悬停的命运之剑,在北境与南疆的旗帜间剧烈地游移、颤抖。她的耳边,是两股截然不同、却同样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激烈冲撞——
“陛下!北境告急!蛮族主力集结,兵锋直指雁门关!此关若破,蛮族铁蹄将一马平川,直捣中原腹地!社稷危如累卵!当倾尽国库,优先发兵北境!迟则生变,万劫不复啊!” 这是兵部老将焦急的嘶吼。
“女帝陛下!南疆数十万黎民被困洪水之中!水患不退,瘟疫将起!迟一日开仓放粮、调兵救灾,便是数千条活生生的性命葬身鱼腹!他们是大乾的根基,是陛下的子民啊!” 这是户部官员泣血的哀求。
沙盘旁,一道由混沌凝聚而成的楚凡虚影静静伫立。他如同当年在朝堂上那般,沉默无言,没有给出任何建议。然而,他那深邃而沉静的目光,却如同定海神针,让叶昭凤翻腾的心绪瞬间沉淀下来。她想起了楚凡曾在她耳边说过的话:“帝王的权衡,从不是寻找那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所有荆棘丛生的选项中,选择那个日后回想起来,遗憾与悔恨能‘最少’(least regret)的路径。”
叶昭凤缓缓闭上了凤眸。北境铁骑的咆哮,南疆灾民的哀嚎,在她识海中交织成一幅幅惨烈的画卷。她仿佛看到了雁门关破后血流成河的惨状,也看到了洪水退去后饿殍遍野的荒芜。最终,她的指尖猛然一定!
赤金凤气不再游移,如同利剑般精准地落在南疆那片汪洋之上!
“传旨!”叶昭凤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决断,响彻混沌空间,“北境,调三成精锐驰援,以‘坚壁清野’之策固守!依托天险,深沟高垒,避其锋芒,拖!拖到蛮族粮草耗尽,锐气尽失!其余七成兵力,并国库现存所有粮草、药材、工匠……即刻全数调往南疆!全力救灾,疏通河道,安置流民,重建家园!”
她顿了顿,凤眸睁开,目光如炬,扫过无形的朝堂:“记住!城池塌了,可以再筑!田地毁了,可以再垦!但人没了,大乾的根……就真的断了!”
话音刚落,沙盘上的景象随之流转。南疆的滔天洪水如同被无形巨手抚平,水位迅速退去,露出被淤泥覆盖的土地。无数代表灾民的虚影从绝望中爬起,开始清理废墟,重建家园,希望的微光重新点亮。而北境的黑色旗帜虽然依旧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象征守军的赤色光点被压缩到极限,却如同钉死在关隘上的钉子,终究……未曾倒下!蛮族的黑色洪流被死死挡在雄关之外,无法寸进。
混沌之中,响起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舍兵保民,行此险棋,看似置社稷于危墙……实则,守住了江山的根本——民心与生息。”
楚凡的虚影走上前,真实的触感传来,他温暖的手掌包裹住叶昭凤微凉的手指。掌心的温热,仿佛驱散了帝王孤寒。
“帝王的脱凡境,”楚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深深的理解,“不是追求算无遗策、万世称颂。而是明知此棋落下,必有遗恨(北境将士的牺牲、可能的失地风险),却依然敢于为心中那份‘最重’(黎民性命、江山根基)落子无悔的担当与勇气。”
叶昭凤望着沙盘上逐渐安定下来的南疆与屹立不倒的北境,心头豁然开朗。她终于完全理解了,当年楚凡力排众议,顶着满朝“动摇国本”的弹劾,也要坚持减免重灾区三年赋税时,那份沉默背后的沉重与坚定。彼时心境,与此刻,何其相似!
**心在何处,道在何方关**
混沌的气息变得清幽深远,幻化出万世池深处一座被翠竹环绕的静谧竹屋。屋外,是半亩被精心打理过的稻田,青翠的秧苗在微风中摇曳。一位白发如雪、布衣芒鞋的老者虚影,正弯腰在田间插秧,动作行云流水,从容不迫,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
竹屋的泥墙上,挂着一柄剑鞘斑驳、布满锈迹的长剑,剑穗早已褪色,却依稀能辨认出“镇北”二字——无声诉说着主人曾金戈铁马、战功赫赫的过往。
三日前,一只疲惫的信鸽带来了山外的消息:北境蛮族连破三座边城,守军尽墨,百姓惨遭屠戮,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消息传来,老者的弟子——一个年轻气盛的侠客虚影,跪倒在田埂上,悲愤地恳求:“师父!当年您一柄‘镇北剑’,杀得蛮族闻风丧胆!如今边关危急,生灵涂炭,您岂能坐视不理?求师父出山,救救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