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回声 (第1/2页)
毫无疑问,终末战线1.1的版本剧情,继承了1.0版本的优秀。
如果说1.0版本的剧情是“科幻大片”,那么1.1版本的剧情就是战争史诗、人性困境与角色弧光的完美三重奏。
用开场的动画和夜战的光影效果,抓住玩家的眼球。
再用M4小队的和指挥官的频繁互动产生情绪,不断铺垫M4是为了指挥官而死,铺垫指挥官不得不杀死M4。
再到最后的反转,情绪链条非常清晰,起伏有度。
其实,如果还有和楚晨一样的“重生者”
不难看出1.1版本剧情的最后一幕,就是《妮姬:胜利女神》的开场剧情的最后一段。
只不过在《妮姬》的开场动画中,作为玩家副官的玛丽安,在开幕之后被敌人侵蚀,最终是被指挥官亲手击毙。
同样的一幕还出现在了《剑星》的开幕,和玛丽安一样,剑星的开幕,作为主角的伊芙也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队友迅驰为了拯救自己而死。
这种利用队友死亡,来快速拉起玩家情绪的手法,金亨泰用的很熟练。
当然,在妮姬的剧情中,玛丽安在开场死亡之后,后续还有一连串“死去活来”的剧情,不过那是未来的事情。
在序幕中,玛丽安的死亡就是用来拉情绪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
《妮姬》之所以安排这个剧情,就是因为当一个角色在进行生死考验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让玩家记住这个角色。
哪怕这个角色刚刚开场,刚刚和玩家说上几句话。
楚晨在1.1版本中,也利用了这个公式,只不过用的方法不一样。
其一,为了让这个生死考验更震撼人心,楚晨在《终末战线》1.1版本剧情中,对M4进行了更深度的刻画。
但凡懂一点文案设计的,都能从这些深度刻画中推测出,最终M4一定不会死。
毕竟在二游里面“刀”人也是有技巧的,就像《妮姬》中玛丽安的死,就是趁玩家对角色还没有过度投入感情,就直接“刀”了。
就这也有不少玩家初见之后直接弃坑。
更别说M4在《终末战线》的剧情的互动那么多,人气也很不错的情况下,楚晨不可能让M4死。
仔细观察过楚晨这个人的媒体,都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楚晨担当制作人的游戏,喜欢“顺着”玩家来。
这种“顺着”不是指剧情上一帆风顺没有波折,而是在最后,几乎所有人都不想要主角开枪的时候,主角依旧开枪了。
但,打的不是M4,而是而是对着无人机开了一枪。
虽然人人都讨厌“包饺子”,但“包饺子”包得好,所能引发的情绪共鸣,是绝对超过单纯“发刀”的。
特别是对于“商业”游戏创作来说。
“包饺子”包的好的作品,能在观众看完之后形成口碑,并且吸引更多人去看。
而“发刀”发得好的作品,虽然也能形成口碑,但这个口碑会变成门槛,让更多的人不愿意去看。
就比如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有多少人本来想要看一看,结果一听这玩意是“催泪神作”之后,就放弃了?
再比如“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大卖,也和最终的好结局有关,要是给“你的名字”也挂一个“催泪神作”
其商业化,绝不可能是前世那种状态。
没有人会主动“找虐”
这就是人性。
反正叶飞扬在过最终剧情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