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招安 (第1/2页)
第二条路,是独立创业。
这就更是难上加难,资金、发行、宣发、技术支持,每一座都是足以压垮一个小团队的大山。
很多团队,甚至在做出DEMO之前,就已经无声无息地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大厂对于这种生态很满意。
因为,你要成功,就得找他们,让他们分钱。
行业的规则,是它们说了算,项目能不能立项,由它们的市场部门和项目评审会决定。
但繁星计划不同。
由于资金充足,仅《FGO》一款游戏,全球月流水就在8到10亿人民币浮动。
再加上《绝地求生》的爆卖,《终末战线》的持续运营,以及《阴阳师》《崩坏3》等大爆二次元游戏的平台抽成。
哪怕是花钱大手大脚的楚晨,也有一种,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的“从容”
因此,这5亿现金,是真的现金,而不是什么口号,这5亿的现金拿出来,可以在国内投500个百万级别的项目。
你先别管这些小作坊最终做出来的游戏,到底能不能赚钱。
这种“拿星辰的钱做自己的事”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却担心失败的“中流砥柱”吸引力却是相当致命的。
一两百万对于当下的星辰而言可以说是毛毛雨。
但是落到个人头上。
即便是在2017年,这也不是个小数字。
你让他们掏空自己的积蓄,卖房,拿出几百万来做游戏,这个世界90%的人都是没这么胆子的,最多也就脑子里面想一想。
柴米油盐,奶粉,房贷,车贷,生活的压力让“试错”成本变得无限高。
可你要说,我给你一百万,你来做游戏。
这个概念可就完全不同了。
很多老牌大厂的主创,在看到这个加强版的繁星计划之后,都在考虑要不要“自己创业”
这一度还引发了行业讨论,认为星辰这是在“挖墙角”
不过在星辰游戏刚发布这个“繁星基金”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星辰的所作所为,感觉这就是“傻子钱多没地方花”
毕竟在这之前,国内的游戏行业都是“大体量”才能成功。
在没有单机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小作坊工作室根本不可能存活,这是一条不存在的商业体系,而现在星辰却是拿真金白银想要扶持小作坊。
前世,这种小作坊遍地开花,还要等到steam在国内成熟。
2024年Steam平台共上架1600余款国产单机游戏(售价≥18元人民币的买断制游戏),较2023年增长约45%
这1600多款游戏背后,是无数的“小作坊”
虽然这些小作坊大部分都赚不到什么钱,但是渠道是打开的。
可现在还是17年,国内的大部分游戏公司,都认为楚晨这是在“拔苗助长”,是在用“垃圾游戏填充自己的平台游戏库”
“这要能成,才怪了。”
这种理论,似乎也没有什么错,毕竟在繁星基金推出之后,各大厂商也没有感觉到什么明显的离职潮。
只不过,他们没有感知到的,是很多人虽然没有离职,但实际上下班之后,已经也开始尝试自己组局做DEMO,尝试申请繁星计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