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谢师宴开始 (第2/2页)
最后,当被问及有什么话想对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说时,上官不坏鼓励道:“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只要你有梦想、有决心,敢于付出,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坚持不懈。”
此次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上官不坏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创业领域也同样具有卓越的能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定能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继续绽放光彩,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很明显是嘉应日报抄了企鹅的报道。
……
因为同时选择了北大,上官不坏父母和慕容黛父母商量了一下,两家一起请谢师宴。一是为感谢老师,二是让上官不坏和慕容黛他们的关系在小范围公开。
上官不坏考后就是任家人摆布,陪着家人不停应酬,有家族的有父母朋友的。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上官不坏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就有多招人恨,所以并不喜欢出风头。还好的班上的同学考得都不错,上了清北有的十人之多,其它重本线上的也有30多人,只有2位同学上了普通本科。
之前因为上官不坏无私补课而受益的同学们更是天天说着要请上官不坏吃饭。
吃什么吃,不把你们自己管理的新壹家超市管理好,看我不把你们的股份退了。
嘴狠心软的个性同学们早摸透了,当下也就嘻嘻哈哈地散了,各归各位。
别人暑假都是打暑假工,只有上官不坏班上的同学,暑假了该回去做你们的总经理了。
谢师宴:桃李芬芳,情满华筵!盛夏的蝉鸣裹挟着炽热的喜悦,壹城中心五星级酒店的一间豪华包厢内,灯光流转如星河,红绸与气球交织成一片欢庆的海洋。上官不坏与慕容黛并肩而立,身着崭新的校服,胸前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在金丝绒盒中泛着微光,仿佛将三年的汗水与梦想凝成了琥珀。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值得举杯相庆的夜晚——谢师宴。
包厢中央的圆桌上,水晶花瓶里插着寓意“步步高升”的竹节花,琉璃盏中浮着茉莉香茶。老校长带着师长们陆续落座:语文老师林先生着一袭素雅唐装,银边眼镜后透出温润笑意;数学张老师仍是那副严谨模样,西装袖口却别了一枚北大校徽徽章;班主任陈女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角细纹里藏不住欣慰,手中紧攥着两人曾交上的作文本与错题集。
“今日无师,只有友。”陈女士举起酒杯,声音微微颤抖,“三年前,上官同学总把‘不坏’二字写在作业末尾,说是人生信条,如今看来,倒是把调皮劲儿都化成了考场上的灵气;慕容黛的文言文写得比簪花小楷还工整,可谁想到她私下竟能解出最刁钻的几何题……你们啊,是带刺的玫瑰,也是琢玉的顽石。”
话音未落,上官不坏已嬉笑着站起身,却难得正经:“陈妈,从前总嫌您念叨‘细节决定成败’,高考最后那道物理大题,要不是想起您拿粉笔敲黑板的样子,我差点漏了单位换算……”他喉头一哽,将杯中橙汁一饮而尽,慕容黛悄悄拽了拽他衣角,示意他别“煽情过头”。
慕容黛起身时,裙摆拂过桌边兰花,她声音如清泉:“记得张老师曾说‘数学是冰冷的,但解题的心是热的’。去年冬天发烧,您把保温杯塞给我,说‘喝完这杯姜茶,去把导数题啃下来’,当时觉得您苛刻,现在才懂,那杯姜茶比任何鸡汤都暖。”她转向林先生,眼底泛起涟漪,“林老师教我们读《诗经》,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师生之谊,如今我们奔赴燕园,这份情谊,只会更浓。”
席间掌声如潮,老师们眼眶湿润。
老校长却笑着摆手:“莫谢我们,是你们自己凿开了命运的石壁。”
家长席上,慕容黛的母亲抚摸着女儿曾熬夜做题时折断的铅笔头,轻声感慨;上官不坏的父亲将珍藏的普洱倒入紫砂壶,茶香氤氲间,谈起儿子为解一道生物遗传题在实验室待到凌晨的往事。侍者端上“状元及第”主题的佳肴——金榜题名(糖醋鲤鱼)、鹏程万里(雕花冬瓜盅)、花开并蒂(双色牡丹糕),每一筷都夹起满席的骄傲。
宴至尾声,陈女士取出两幅卷轴——上官不坏曾用甲骨文写下的作文草稿,慕容黛临摹《洛神赋》的毛笔字,二者竟被裱成“双璧”,赠予二人。“留着,等你们从北大毕业那天,再添一幅。”
离席时,月光已爬上窗棂。
慕容黛指尖掠过那枚北大校徽,金属冰凉,心却是滚烫。
他们知道,这顿谢师宴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长跑的起点。
师恩如酒,越陈越醇;青春如焰,越燃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