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问题的类别 (第2/2页)
目前没看出降薪对公司机制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这也合理,毕竟现在是经济寒冬,只要不丢掉工作,降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难以接受的事情。
但付晨也得特别注意一下,降薪之后,虚拟员工们提供数据的概率会不会相应地降低。
如果降低了,比如原本是每回合产出3~4条,而现在降到了2~3条,直接导致市场调研活动中的失利,那么就得慎重考虑降薪节省的钱到底划不划算。
终于,外面传来开门和刷工牌过闸机的声音,这意味着李仁淑和许彤回来了。
付晨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刚刚看过的三条数据,强化了一下记忆,然后起身出去迎接。
“我记了三条数据,相较于之前,还看不太出来到底有没有明显的概率变化。
“你们那边怎么样?”
李仁淑叹了口气:“失败了。不过好在我们采用了比较稳妥的方案,没有追加投资,所以也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倒是对方追加了2万,也就是额外又多赚了2万。”
付晨愣了一下:“不是说社会学领域吗?问的什么问题?”
李仁淑简单回忆了一下:“问的是一座300万人口的城市中,每天通过手机点外卖的上班族人数可能会是多少。”
付晨疑惑道:“这个问题,跟之前的问题,好像没什么本质区别。”
李仁淑点头:“没有本质区别就对了,因为不管选什么领域,这游戏的玩法都是通过逻辑拆解和量级估算,来确定一个自己不知道的数据。
“这四个领域虽然看起来侧重点不同,但也都是在这一套游戏规则之下的。
“目前我们大致可以区分四类问题的区别:
“科学类问题,可能会有比较基础的科学知识和稍大一些的计算量;
“社会类问题,可能跟社会经济活动直接相关;
“文艺类问题,主要侧重于文艺娱乐产业;
“民生类问题,和社会类问题的主要区别在于,更贴近微观的日常生活,可以用常识来更好地确定答案。”
付晨认真考虑片刻:“但这种问题,对于第8社区来说应该也不容易吧?
“他们刚好拿到了这条数据?
“那接下来的游戏,我们或许要拼运气了,哪一方电脑上的员工押题押中得多,哪一方就更有优势。”
李仁淑看了看他:“也可能……不是看运气。
“我怀疑有这样一种可能:
“这游戏会将这些和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分成两半,我们两家公司一边一半。
“如果是纯随机的话,运气好的每次都押中题,那这游戏就很不公平了。”
许彤有些疑惑:“不是说在这些游戏里不要考虑公不公平的问题了吗?”
李仁淑摇了摇头:“不不不,我们站在模仿犯的角度考虑,游戏目标不同,公正度自然也不同。
“如果是为了完成对某人的审判,那肯定是不公平的,因为总要利用一些人性的弱点,制造必要的信息差。
“但像这种竞争类的游戏,又是估算数据这样相对偏理性的机制,基本的公平性还是要保证的。
“不然设计者直接让我们和第8社区猜拳决定输赢不就好了吗?何必还要做这种估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