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麦田农夫(求月票) (第2/2页)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这家伙真是比女人还要夸张。
“各位,接下来有请我的好兄弟黄博,还有我的朋友许巍,我们三人将会为大家带来一首崔健的《一无所有》!”
苏超已经唱了很久。
今晚不可能一直唱下去。
一首歌听太多遍就会免疫,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
手机时代的起床闹铃就是如此。
不管你多爱一首歌曲,一旦设置成起床铃声,哪怕你后来改了其他铃声,你也会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产生烦躁情绪。
此外,他也要给其他人留点机会。
许巍今天已经和严思远简单的谈过,他今后会偶尔来卡萨布兰卡驻唱。
一来是为了生活,二来是卡萨布兰卡的氛围确实还不错。
刁难的客人有,但是没有那么多。
许巍长得也算比较安全。
像黄博,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没人对他下毒手。
苏超带黄博、许巍最后一程,他今晚的新歌首发活动就算结束了。
不过,苏超并没有离开歌厅。
今天这么多哥哥姐姐来给他捧场,还有不少人送了大花篮。
于情于理,他都要敬个酒。
还有不少圈内的歌手、演员、朋友,也需要他亲自出面去应酬。
这其实就是建立人脉关系。
另外,他目前身上有五万多块钱,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采购一番。
陈健添着急他的专辑。
苏超自己也有些紧迫感,他到京城都已经快两周了,居然还没把一张专辑的歌凑够。
太特么丢重生挂壁的人了。
还真别说,今天来这边听他新歌首发的音乐人还真不少。
基本上都是来看热闹的。
一来是好奇苏超这个歌厅首发到底有没有什么效果,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二来则是希望能够向苏超邀歌。
苏超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只是隐晦的表示,他创作歌曲比其他创作人更艰辛。
吐血的那种艰辛。
所以,想让他写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要好大出血的心理准备。
而且还要看他有没有灵感。
苏超转悠了一圈,认识了不少的音乐人。
但是买到的歌曲却仅仅只有三首。
没办法,虽然他嘴上说只需要两三首好歌,剩下的全部凑数就行。
但是真正去凑的时候,他就开始各种嫌弃。
有些歌听都没听说过。
让他花动辄几千块钱去买,他就觉得还不如去菜市场买鱼呢。
追求完美的人,大概都有这种通病。
别的完美主义者能够接受凑数,那是因为不接受也没办法。
苏超这边却像个麦田农夫。
他看着一茬茬的麦子,只需要有足够的钱,然后下地去割就行了。
当然,他也必须考虑市场的问题。
第一张专辑,能有个百万销量就不错了,毕竟去年红星生产社全力推出的郑均,让他一炮而红的《赤裸裸》,也不过卖了50万张而已。
假如正版磁带12块钱,那就是600万总销售额。
发行商拿走55%后剩下大概270万。
还要扣除压模、宣传、退货等成本方面的支出。
最终分过来能够有150万就不错了。
这150万还要扣掉制作费等相关的费用,最后才能让郑均分其中的版税。
昨天接触红星生产社的人,苏超才知道,歌手专辑销量大部分都有夸大成分。
这样可以作为宣传的点,引导大家从众购买,也能够为歌手和唱片公司提升逼格和商业价值。
反正税务部门也不管这个,他们只按照实际销售额征税。
郑均的所谓50万销量,算下来大概只有35万张。
也难怪他说自己只赚到了几万块钱。
从昨天那批人口中,苏超打听到的版本是郑钧大概赚到了17万,有10万要还掉提前预支的钱。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超都不能花几十万买十首歌,不然他铁定赔的底裤都留不住。
今天拿到的这三首歌,都是价格非常便宜的,基本上都有折扣,有的甚至打到两折。
张亚冬的《只爱陌生人》和《闷》,售价两万八。
沙包亮的《暗香》,打完折之后售价一万五。
其实还有一首韩虹的《家乡》,售价才一万二。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韩虹的歌,他拿着挺有负罪感。
毕竟韩虹和他一样,都是将来的慈善家。
哪怕他上辈子就挺喜欢《家乡》,这次也控制住他自己了。
更重要的是,这歌和专辑风格不符。
至于张亚冬写给王妃的这两首。
大不了他以后多收她点钱,帮王妃“创作”《红豆》。
苏超的良心,只够他愧疚到这种程度了。
沙包亮就算了。
这厮在歌厅动不动就阴阳怪气。
从他那里拿回自己的《暗香》,苏超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