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建书院 (第2/2页)
公孙辅都已经这么说了,陆承安自然也就顺坡下驴,拱手谢道:
“既然如此,那陆某就先谢过公孙大人了。”
公孙辅立即还礼道:
“陆先生说的哪里话?小女是陆先生的弟子,这点事我们公孙家自然是义不容辞。”
陆承安点了点头,随后从怀中拿出一张早就写好了的纸张以及一张面值一千两的银票递给了公孙府。
“既然如此,那一事不烦二主,修建书院所需的物料也劳烦公孙大人帮忙费心,工匠倒是不必,只需将物料运送上山即可。”
“这是所需物品的清单和银子,若到时候银子不够,公孙大人再跟我说。”
公孙辅从陆承安手中接过纸张,但银票却不肯收下。
“陆先生,您这不是打下官的脸吗?陆先生来申州城建书院,这是我申州百姓的福分,哪里还能让陆先生您掏钱?”
陆承安早就料到他不会收,于是便将银票整整齐齐的摆在桌子上,笑道:
“一码归一码,这座书院,陆某不希望官方过多插手,还请公孙大人见谅。”
此话一出,公孙辅瞬间感觉到一股极大压力,这种压力不是超凡修行者的威压,更像是上位者对下位者心理上的压制。
公孙辅不由得想起面见天子的时候,心中似乎也是这般感觉。
甚至还不如面对陆承安的压力大。
陆承安的话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不希望申州官府过多干预书院的事。
所以他要自己出钱,里面的一切都由他自己说了算。
还不等公孙辅回过神来,陆承安又继续道:
“等书院建成之后,自有朝廷文书送来公孙大人这里,其余的还请大人多多费心了。”
公孙辅以及他身后的两个儿子心头都莫名一震。
陆承安这句话里的意味就有些深了。
原来书院的建立是那位的意思,难怪陆承安会让他们不要插手。
既然如此,公孙辅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好说的。
他恭恭敬敬收下银票,拱手道:
“陆先生放心,所需物料七天之内便会运送到镜潭边上,不过先生说不要工匠...这是何意?”
陆承安没有解释,只是笑道:
“到时候公孙大人如果有空来看看就知道了。”
既然如此,公孙辅便不再多问。
随后陆承安便与公孙辅就申州各地对于天子推行的自举制的反应进行了商讨。
北齐三州七十二府,所谓的三州是指北齐占据的九州中天域、大日两州全境,以及星河州四分之一的疆域。
所以北齐通常自称为三州之地,算是有些自夸了。
三州之地极为广袤,共分了七十二府地。
申州府便是其中之一。
算得上是北齐东南中部要地。
申州府再往东南还有十余府,这十余座府地想要北上入京,必定会经过申州范围。
所以申州的担子并不轻。
根据公孙辅得到的消息来看,东南十二府中已经有至少四座府地开始出现问题。
虽然还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但看情形显然是迟早的事。
这四座府地分别是林州府、云州府、离州府以及泸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