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刘备、吕布 (第1/2页)
鲁肃奉刘邈之命出使各地诸侯,率先拜会袁术之后,便北上往徐州去。
同行之人除了从江东带出来的甲士使者外,在淮南还有一支队伍与鲁肃共同前往。
“子敬,此去徐州,你我二人理应一同劝谏刘备啊!”
与鲁肃同行的正是韩胤。
韩胤奉袁术命再次往徐州而去,刚好便与鲁肃同行。
鲁肃轻轻微笑,应了韩胤一声,便继续前行。
二人从广陵前往到下邳。
下邳作为徐州郡治,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可谓富饶。
刘备遣别驾糜竺招待二人,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说话可谓滴水不漏,让鲁肃和韩胤都相当满意。
当日宴席上,刘备领陈群、陈登这样的名士宴请韩胤、鲁肃两人。韩胤宴席上使劲夸赞袁术的声望与势力,而鲁肃只是笑而不语,在旁边应和。
到了晚上,鲁肃并未熄灯休息,而是捧起一卷竹简观看,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
子夜之时,果然房门轻响,门外有声音喊道:“请问鲁主簿歇息了吗?”
鲁肃这才放下书卷上前打开房门,入目的正是方才宴席上见过的典农校尉陈登。
陈登身长八尺有余,面如古铜铸就,眉似双刃出鞘,头戴进贤冠,两侧垂玄纁缨带,行走时广袖生风,相貌也与陈瑀有着几分相似。
鲁肃明知故问:“校尉为何半夜来访呢?”
陈登不甘示弱:“主簿为何半夜等待呢?”
两人对视一阵,忽然大笑,鲁肃也将陈登请到榻上,与其商议大事。
“方才宴会上,韩胤称赞袁术时子敬并未开口赞同,显然是心有他想,不知我说的可对?”
鲁肃又是反问:“即便是韩胤那样称赞袁术,刘徐州始终没有听从于袁术的意思,显然也是心有他想,不知我说的可对?”
两人谁都不愿意提前露出破绽,对此陈登只能是先退一步。
“袁公路骄纵而奢侈,不是治理乱世的人,难道刘扬州会心甘情愿侍奉这样的人吗?”
鲁肃不置可否,却纠正了陈登之言:“刘扬州从来没有侍奉过袁术,他始终一心为民,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报效朝廷罢了。”
陈登笑道:“也是!倘若刘扬州真的甘于侍奉袁术,又哪里会带着淮南将近十万户百姓前往江东呢?”
话已至此,点到为止。
鲁肃从袖口掏出一封信件交给陈登。
“此乃刘扬州写给刘徐州的信件,只要刘徐州看到这封信件,想必就会明白我家主公的心意了。”
“还有五千金予以刘徐州,全作托付之用,以表主公诚心。”
陈登郑重收下信件:“定然交付于玄德公。”
同时陈登也请求鲁肃:“陈公玮乃是我的从兄,刘扬州不惜性命相救之事吾有所耳闻,还请子敬告知刘扬州,将来若有机会,必然重谢于他!”
“自然!”
陈登又悄悄掩门而去,过程极其细微谨慎,显然是不想让韩胤知道自己来过鲁肃这里。
悄悄来到后院,本该在歇息后寂静的居所此时却灯火通明。
陈登进入屋中,朝上方一人行礼:“见过主公,臣已见过鲁肃。”
上首之人身材魁梧雄壮,净面无须(注1),手掌粗糙,正是继任徐州的刘备。
在刘备左右各坐着两人,是一对兄弟,糜竺和糜芳。此外还有一人身上带着寒气,显然也是和陈登一样刚从外面回来,优游风议,是为简雍。
简雍见到陈登,立即挥手:“看来元龙与那鲁子敬还算合得来!不像我,刚刚去与韩胤交谈几句就不想再与他说话。”
陈登坐到简雍身边:“鲁子敬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此言一出,屋内众人都诧异的看着陈登。
陈登性情素来狂狷,难有人能够得到他这样高的评价!
之前有名士许汜来拜见陈登,陈登却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客人,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显然是不将许汜放在心上。
南郡许汜,有国士之名!陈登都对其不屑一顾,可在面对鲁肃时却有这样的凭借,显然那鲁肃不似常人!
简雍闻言满是羡慕:“早知道由我去见鲁子敬就好。”
“那韩胤尽是功利之言,或是威逼,或是利诱,毫无长处,若非要与他虚与委蛇,真是半句话都不想和他去说。”
简雍直接告诉刘备:“玄德,韩胤只说要你听命于袁术,共同讨伐曹操,助他夺回兖州。”
还是老一套的说辞,众人听完后就没了兴趣,转而看向陈登。
陈登则是掏出刘邈的信件递上。
“与其让鲁子敬来说,倒不如让刘仲山亲口与主公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