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制度革命(五) (第1/2页)
御书房内群臣震撼,天工院诸中书手中的笔都停了,亲王阁部大臣齐齐震惊的看着朱慈炅,钱士升站在大理石面的巨大会议桌边,茫然四顾。
刘一燝脸上很快挂上笑容,小皇帝真开窍了。
“不错,为政以德,治国以礼。德主刑辅,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陛下英明,此诚我族治政之本,法为国柱,不可取也。”
钱士升有点糊涂了,法不可取,大理寺升格所为何来?他认真的看了看面无表情的朱慈炅,犹豫了一下开口。
“陛下,阁老,臣不以为然。礼治诉诸于人,法治诉诸于律。人治由心,一件事可以有多个结论,此即党争混乱之源。法治由律,律不由人,此即安邦定国之本。”
刘一燝瞥了一眼钱士升。这位南天官自从因苏药案被抓放出来后,好像变了个人。
外面被人开棺掘尸的钱龙锡可是你老师,内阁孙承宗还是你恩主,你居然能把党争二字说得出口,就好像你是清流一样。
黄立极对此人的警惕果然不是没有道理,大明历史上天官的确可以抗衡内阁,可你丫的不过狗屁也不是的南天官。
这丫居然也能搞出个南直自治,也是谢陞根基浅薄,脾气好,换个人,宁愿跟你同归于尽也不可能答应。
还有,这钱士升单独陛见的次数是不是有点多了,小皇帝打拳都带着他,那是老夫和黄立极的待遇。
刘一燝直接给钱士升打上了东林叛徒的标签,不想跟他说话了。
钱士升的话让会议的气氛有些莫名变化,徐光启这时候开口了。
“陛下倡坐而论道,抑之,你先坐下吧。你站老夫旁边,给老夫好大压力啊,呵呵!
陛下,臣以为,钱尚书四柱之说不乏新意,亦有其理,与以礼治国并不矛盾。陛下所言,法在礼下,则法柱亦可在礼下。不过,陛下,礼不在儒上,礼在儒中。”
钱士升整了整自己的头顶乌纱,神情严肃的落坐。
坐在朱慈炅对面角落的曹思诚也发话了。
“徐阁老言之有理。陛下尚幼,学业未精,情有可原。但臣谏陛下,勿要轻易开口,恐为奸人所笑。
臣意,无论持国以礼还持国以法,皆应持之以静,官制变更为乱政之始。陛下,紫禁城外,如今已是风雨飘摇。
亲王勋贵夺民之利,民间沸反盈天,法司茫然无措。顾秉谦施凤来明明已经退休,却仗着一个什么南京正风司,横行无忌,祸乱留都。
陛下,该静静了。”
徐光启脸上笑容消失,什么叫为奸人所笑?
会议桌对面的天工院中书们集体懵圈,今天是个什么情况?不是讨论官制吗?
小皇帝打断钱士升,刘一燝力捧小皇帝,钱士升硬刚刘一燝,徐光启暗怼钱士升,曹思诚又反讽徐光启,更是直接谏诤小皇帝。
别说他们,吏部两个侍郎吕图南和刘廷元都傻眼,低着头不敢说话。这四位才是真正的大佬啊,神仙打架,一团乱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