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展宏图(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2/2页)
“文哥,成立公司……要怎么做?”高振海既兴奋又有些茫然。
陈秉文示意两人坐到会议桌边,耐心的解释起来。
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两人面前谈起自己对陈记糖水近期的规划。
“第一步,资产注入。
将目前所有经营性资产,包括:长沙湾食品厂、观塘食品厂、九龙三十个流动餐车销售点、旺角、油麻地、尖沙咀、铜锣湾、中环五家‘陈记糖水站’标准店;
所有商标、糖水配方,全部评估作价,注入新成立的公司。”
高振海听得有些懵:“文哥,这......铺子厂子不都是你的吗?怎么还要自己买自己的东西?”
陈秉文耐心解释:“阿海,这叫资产重组。把散装的鸡蛋放进一个结实的篮子里,这个篮子(公司)的价值就高了。
以后我们贷款、合作,甚至卖股份,别人看的都是这个‘篮子’值多少钱,而不是单个鸡蛋。”
高振海反应快些:“文哥,我明白了!就像维园年宵,四个档口打包竞标,价格就比单个高!我们现在是把所有生意打包成一个大档口!”
“没错!”陈秉文赞许地点头,“之后我会找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快完成资产评估报告。”
钟强关心技术:“老板,那配方都归公司了,保密怎么办?”
“强哥问得好。”陈秉文早有准备,“核心配方由我掌握关键步骤,以‘技术秘密’形式许可给公司使用,收取象征性费用。
同时,公司和你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至于顺达物流,”陈秉文看向高振海,“生哥那边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保持独立运营,但签订长期独家配送协议。
他们的稳定高效,是我们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估值的重要加分项。”
陈秉文蓝图清晰,所图甚大,通过资产注入和规范化运营,将一家糖水铺升级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生产+配送+销售)、品牌价值和稳定现金流的食品公司。
其估值,将远超各部分资产简单相加。
资产整合是骨架,提升盈利能力才是血肉。
陈秉文深知,要拉高公司估值,除了规模,利润率和增长潜力同样关键。
提高客单价和推出高毛利新品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们的主力产品,红豆沙、芝麻糊、咸水角以及糖水套餐,客单价在1.5-2元港币之间,毛利率约60%。”
陈秉文即是分析,也是手把手教两人。
这些理念和思路,且不说绝对超越时代,至少在这个年代的港岛,绝对算得上独树一帜。”
陈秉文目光扫过聚精会神的高振海和钟强,继续说道:
“这在工厂区很有竞争力,但在铜锣湾、中环这些核心商圈,面对白领和游客,价格天花板还很高。”
他拿出两份精心设计的方案:
“第一,升级现有产品线。
在标准店推出精制系列,将一份糖水的价格提升到2.5-3.5元。
工厂区流动点仍保留经典款,满足工人需求。”
“第二,推出高利润战略新品!椰汁西米露和杨枝甘露!”
陈秉文眼中闪着光,“目标群体是学生、年轻女性、白领、追求新潮口味的顾客。”
他详细解释了这两款源自后世、将在未来风靡亚洲的甜品。
椰汁西米露选用泰国椰青水与椰浆,搭配Q弹的西米,口感清爽,椰香浓郁,视觉效果好,定价2.8元。
杨枝甘露以香甜芒果茸和椰浆为底,加入酸甜解腻的西柚果肉粒,以及煮熟的西米,口感丰富,层次分明,色泽金黄诱人,充满热带风情。
芒果虽然成本稍高,但溢价空间巨大,定价3.5元。
“这两款产品,口感新颖、卖相极佳、名字好听,极易形成话题和口碑。
先在五家标准店和铜锣湾、尖沙咀的流动点试水,主打港岛首创、夏日沁凉概念。”
对这两个爆品,陈秉文信心十足,“它们将成为我们打入中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和客单价的利器!”
后面还有句话陈秉文没说,这些产品的畅销同样会吹大陈记糖水的估值。
高振海听得热血沸腾:“文哥,这杨枝甘露光听名字就想喝!我敢打包票,肯定大卖!”
钟强有些小小担忧:“老板,芒果的成本可不低,卖这么贵,有人买吗?”
“强哥,你放心。”陈秉文笑道,“中环、铜锣湾写字楼的白领,午餐一份饭都要十几蚊,花三蚊五喝一碗港岛独此一家、用料十足、口感顶级的创新甜品,对他们来说是小意思。
我们要赚的是追求品质、新鲜感和面子的钱。
况且,这杨枝甘露将是我们的旗舰产品,代表陈记的最高水准。”
陈秉文的分析和规划像一张清晰的蓝图,在高振海和钟强眼前铺开。
成立公司、资产重组、推出新品、提升客单价......这些词汇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充满力量。
高振海终于完全理解了“打包大档口”的意思,他意识到文哥的野心远不止眼前的几个厂子和铺头。
“文哥,我懂了!就是把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归拢到一个名头下,让这个名头变得更值钱!”
高振海拍了下大腿,眼神发亮,“以后别人想跟我们合伙或者借钱,看的都是这个大档口的本事,不是单个糖水铺卖了多少碗芝麻糊!”
“就是这个道理。”陈秉文点头,对高振海的理解力表示满意,“强哥,配方的保密,你心里有数就行。
我会安排律师起草文件,核心步骤在我这里,生产环节由你负责分解执行,确保安全。”
钟强松了口气:“老板,我明白。配方就是饭碗,马虎不得。”
他可不想因为配方泄密丢了饭碗不说,还扯上官司。
“好,”陈秉文站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港岛地图前,上面标注着现有的工厂、流动点和标准店位置。
“下一步行动要快。
阿海,立刻去谈观塘厂旁边的仓库租约,周教授的研发中心要尽快建立,场地、改造一天都不能耽误。”
“收到!”高振海唰地站起来,“我马上去办!”
“强哥,新品研发是重头戏。椰汁西米露和杨枝甘露的配方我已经写好了,你拿回去,抓紧标准化生产试验。
重点是口感、甜度平衡、物料配比稳定性,尤其是杨枝甘露里芒果和西柚的比例、西米的熟度控制。
一周内,我要看到能稳定出品的样品。”
钟强接过陈秉文递来的纸条,上面是两种新品的核心配料和大致步骤:“老板放心,我亲自盯。芒果成本高,更要做到最好,不能浪费。”
“嗯。”陈秉文看着,“公司成立的具体手续,我会找专业人士处理。
你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协助我打好基础,让研发中心落地,新品上市成功。”
两人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只剩下陈秉文。
成立公司、瓶装化、新品上市......这三条线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环环相扣,驱动着“陈记糖水”这台机器轰鸣向前。
每一刻的延迟,都可能错过时代浪潮掀起的风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港岛,经济腾飞,机遇俯拾皆是,却也暗藏觊觎者和虎视眈眈的竞争者无数,速度就是生命,容不得陈秉文一分一秒的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