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采访 (第2/2页)
陈浮生可以肯定,这位沈记者在来之前,是做过功课。
什么?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
废话,此时沈林都把他的功课笔记本给拿出来了,陈浮生惊鸿一瞥之下,看到了上面有不少的问题。
“浮生同志,这里是你家吗?”
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让陈浮生很想吐槽。
但想到或许这就是这个年代记者的风格,于是陈浮生忍了。
“不是,这里是我爱人的娘家。”
“浮生同志你结婚了的?”
“是的,我已经结婚了。”
“但你看着挺年轻的,我能打听一下您的年龄吗?”
“我今年23.”
“您的爱人呢?”
“你想问我爱人什么?年龄?”
“是的。”
“她今年20.”
“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的?”
“去年的国庆节。”
“……”
一堆‘人口普查’的问题问完之后,终于和小说有关了。
“浮生同志您是大学的英语老师,为什么想要写小说呢?”
“记者同志,我纠正你一下,我只是大学的助教老师。至于为什么我会想创作小说,这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陈浮生打开话匣子后,也愿意和记者多聊一点,不过一些问题上,他完全就是在胡侃了,就比如说创作原因,他说了很多理由,唯独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妻子怀孕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至于为什么不说,当然是这种私事不想被外界过多的关注,以免被打扰。
“您的《斗牛》自发布以来,在全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对于这样的结果,您之前有想过吗?”
“《斗牛》是我的处女作,虽然我对自己的作品是有信心的,但是也确实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欢,非常感谢!”陈浮生真心道。
“我也是《斗牛》的读者,据我了解,很多读者在看了您的这部作品之后,都产生了一些不懂或者疑惑的点,来之前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希望您解答一下好吗?”
“嗯,你问吧。”
“您的小说里,似乎没有交代牛二和他的牛的结局,我想代表广大读者问一下,最后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也许牛二和他的‘九儿’会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许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也许他们还会有其他的故事……这些,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至于现在的结局是,我认为我已经把我想讲的故事都讲完了,所以它就应该停在这里。”
沈林点点头,将剩下几个问题一一问完后,终于提到了《悬崖之上》。
“听说浮生同志您的第二部小说是以哈尔滨为背景创作出来的,还已经投稿给了《北方文学》是吗?”
这次采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陈浮生的耐心也快没了,于是自己主动介绍了起来:
“《斗牛》的火爆,让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某天《北方文学》的卢主编亲自找上门来向我约稿,我起初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所以没有直接同意,但也没拒绝。”
“后来我在参观了哈尔滨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景点,并且了解了它们的历史之后,脑海里逐渐有了一点灵感,于是创作出了一篇谍战悬疑小说,书名叫做《悬崖之上》。”
“这篇小说的背景是三十年代的哈尔滨,说的是四位在苏联学习回来的中国特工负责执行一项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时,遭遇叛徒出卖,敌人追铺,最后以流血和牺牲也要换来任务成功的那么一个谍战故事,已经确定会在《北方文学》的下期杂志上发行了,届时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