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陈小苗的第一桶金 (第2/2页)
宽大的书案上铺着毛毡,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旁边还堆着些写废的宣纸。
一个穿着中式盘扣褂、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躺在一张红木摇椅上闭目养神,听到动静才懒洋洋地睁开眼。
“来应聘的?”
“对。”
“知道书法助理要干什么吗?”
“写几幅字应付杂客,偶尔参与仿笔代写。”
陆远过去和江城大学学生书法协会会长一个寝室,听他念叨过。
类似的字画店其实就是中介,负责连接顾客和“大师”两端。
而所谓的“书法助理”,其中大多由大师亲传徒弟担任,用来应付无关紧要的客人。
像这种直接在网上发招聘信息的,多半是老板和门口挂的“大师”闹掰了。
中年人这才缓缓坐直身体,上下打量一眼陆远:“你写过几年字?”
陆远指指陈小苗:“不是我,是她。”
中年人脸色阴沉:“小兄弟,别跟我这儿捣乱,你妹妹在书法培训班上了几节课啊,知道毛笔怎么拿吗?”
“左右不过是浪费你点笔墨纸张,试试呗?”
“行吧,闲着也是闲着。”
中年人起身来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四尺生宣,指了指笔墨:“来,写几个字看看。”
陈小苗走到案前,仰头迷茫地看向中年人:“先生,恁想俺写点啥?”
“你擅长写什么?”中年人反问。
“俺师承是吴门书派的路子,擅行书,楷书和草书也练过些。”陈小苗老老实实地回答。
“吴门书派?”
中年人嘴角肌肉抽动,差点没笑出声。
你操着一口豫州话,说自己师承江南吴门书派?
门口卖烤红薯的还说自己是御厨传人呢!
他强忍笑意道:“那行,就写主席的《沁园春·雪》,尽量大气点。”
“沁园春……雪?”
1942年穿越过来的陈小苗茫然地眨眨眼。
陆远心里咯噔一下,立刻上前一步:“写个你拿手的,就那李太白的《蜀道难》。”
“哦……中嘞!”
陈小苗乖乖点头,不再多问。
她挽起袖子,露出两截白皙纤细的手腕,拿起墨条在砚台里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
动作娴熟,姿态沉静,自有一股旁人勿扰的气场。
笔锋触及宣纸的瞬间,中年人脸色骤然大变。
只见陈小苗手腕悬空,运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毫无滞涩。
虽是行书,却法度严谨,点画精到,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雅俊逸之气,正是典型的吴门书派风貌!
最后一个“嗟”字收笔,陈小苗轻轻搁笔,退后一步。
中年人早已不知不觉凑到了案前,倒吸一口凉气。
“嘶——!”
他五岁练字,十六岁入行,在书法市场混了二十多年,眼力自然是有的。
陈小苗的字不说惊为天人,但百分之百不是市面书法培训班流水线出来的。
笔法纯熟老练,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气韵贯通,没有半点“匠气”“俗气”,绝非短期突击能成。
尤其是那份从容不迫、浑然天成的气度,没有从小在名师手把手教导下,经年累月的苦练和熏陶,根本不可能有!
更让中年人诧异的是——这风格,还真他娘的是正宗的吴门书派路数!
那种清劲秀逸、疏朗雅致的韵味,一般人可模仿不来!
“小姑娘,敢问师从何人?”
中年人换上一副小心翼翼的态度,脑里飞快地把国内几位以吴门书风著称的泰斗级人物过上一遍。
陆远一看这架势,果断上前挡在二人中间,脸上是“你懂的”的神秘微笑。
“老板,这个可不方便细说,最近家里断了她的经济来源,她才想办法搞点收入,要是让她师傅知道她在外头给人代笔……”
话说一半,陆远摇摇头,一副“后果很严重”的表情。
“所以咱们不签合同,不留身份,你看如何?”
“那行!”
中年人从一旁书架上抽出几幅卷轴展开,上面盖着门口那几位“大师”的印章。
“小姑娘自己写的三十,要能仿写这几位的字我给六十,不过质量过不过关,我说了算。”
三十?!
陈小苗眸子瞬间瞪得溜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亲娘诶,自己写几个字就能换十斤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