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章 决心不改 (第1/2页)
“那晚朕曾问你,若想让大承恢复太祖在时的荣光,该如何做,你可记得你的回答?”
苏锦拱手道,“臣回,国为房,明君良臣为栋梁,黎民百姓则是基石,若想强国,需着重民生,民强、则国强。”
叶砚书勾嘴一笑,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点着,“现如今,你可还这么认为?你可知朕出宫行至此地,路上耳闻谩骂诋毁你的,就是你口中的黎民百姓。”
“百姓多愚昧,一有人挑拨便会跟风而动,所以,需要广开民智,开民智,亦是民生之一。”苏锦语气肯定,叶砚书满意一笑接着问道。
“朕又问你,民强兵弱,当有一天,百姓举旗造反,又该如何?”
对于这样的问话,苏锦早就回答过了,所以现在说起来依旧是那个答案,“需改革现今军功制度,战场上,拼杀攻城不论身份,论功行赏却分贵贱。”
“若平民也能有出头日,不在畏惧当兵,自然不会出现民强兵弱的事情。”
不错,大承如今有名有姓的将军皆是世家贵族出身,平民百姓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都得算到上头的将军身上。
“你可知想要改掉这个规则,难度有多大?”
苏锦抬头看他,“陛下亲政两年便推出科举制,一举改掉长达百年的世家举荐制度,此项能成,军功改革亦能成。”
叶砚书......
虽然他很喜欢苏锦夸他,但......他当初推行科举制,可是用手上的兵权作为交换,才让武将方全力支持他的。
他六岁登基,期间的十四年都是由内阁首辅柴政与兵马大元帅耿狄一同辅政。
说是辅政,其实就是他们俩一起统理朝政,他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傀儡罢了。
二十岁亲政,朝廷局势已经形成定式,叶砚书小心翼翼筹谋一年,这才设计激发两方矛盾。
双方都为了不让对方占到便宜,他这个皇帝才侥幸从夹缝中占据一点点话语权。
而这点话语权,也在一年前他将天家手中掌握的十万大军当作筹码与耿狄交易后也失去得差不多了。
叶砚书并不后悔交出十万兵权,耿狄辅政六年,那十万大军早已被渗透,只是名义上在他手里罢了,根本就没有控制权,留着也没用。
耿狄会答应帮他一起推举科举制度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此事能够打击柴政方的势力。
在苏锦崇拜的眼神下,叶砚书说不出自己做不到这种话,他深吸一口气后接着问道。
“朕再问你,强民第一步该做什么?”
苏锦嘴巴微动说不出话,强民的第一步就是粮食了,民以食为天,百姓们只有吃饱了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可现今之势,良田沃土全都掌握在勋贵世族手里,他们宁愿让地荒着也不让没地的农民种。
除非......给他们当佃奴,而去当佃奴,别说吃饱了,遇上黑心的主家,一年忙活到头反倒还倒欠主家一袋粮,或者更多。
所以苏锦实在说不出收归土地,再分于无地的农户这种话。
“民生多艰,强民之策于此形势下行不通,陛下或可徐徐图之,几年之后或许可行。”
叶砚书眼睛一亮,今天他来最想听的便是这一句,“那你说,朕该如何破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