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啖味官》 (第2/2页)
神迹·箸间禅机
阿蛮的神迹从不惊天动地:小儿吃饭撒米,父母哄道:“阿蛮娘娘看着呢!”米粒立刻回碗;游子思乡情切,忽闻邻灶飘来故乡蒸糕味,循香而去竟是同乡;甚至两家争一块好姜,姜块自动裂成匀称两半。
有奸商以陈米充新,夜梦阿蛮坐于米堆上落泪,醒来米粒尽碎如沙;有媳妇故意煮烂婆母的牙,锅底突然现出“孝”字水印,羞得她连夜重熬。
归真·万家炊烟
阿蛮一百二十岁那年的腊八节,长安下了最大的雪。她走遍全城,尝完最后一家灶灰,回到味庐将九穗禾撒向田野,五色土混入菜畦,三昧火分赠百家灶。
次日人们发现,味庐只剩空灶冷碑,阿蛮不见了。但从此:每家灶火都带一点蓝芯——那是三昧火的种子;每粒米都更饱满——藏着九穗禾的精魂;每寸土都更芬芳——融着五色土的厚德。
而阿蛮 herself:她成了母亲哄孩吃饭时的呢喃;成了游子思乡时的鼻尖酸楚;成了夫妻舀粥时的相视一笑;成了筷子碰到碗底的清脆一声。
真正的神,从来不需要金身庙宇。她在每一粒认真咀嚼的米里,在每一口珍惜品尝的汤里,在每一个尊重食材的人心里。
后来每逢雨日,长安人总说:“听,阿蛮娘娘又尝灰去了。”雨丝拂过万家炊烟,确似一双温柔的手,抚过人间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