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家宅温情,字定传承 (第1/2页)
午后的阳光,透过陈家宅院中几株新栽的柿树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柳儿坐在堂屋门口特意搬出的宽大竹椅上,背靠着厚厚的软垫。
她腹部高高隆起,如同揣了个小磨盘,宽大的衣衫也遮掩不住那沉甸甸的弧度。
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她用手背轻轻擦拭着,脸上带着将为人母特有的温润光泽,以及一丝疲惫。
陈大山就蹲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极有耐心地一下下给柳儿扇着风。
眼睛时不时瞟向妻子隆起的肚子,古铜色的脸上混合着期待和呵护。
李老头坐在稍远些的小马扎上,吧嗒着旱烟,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满足的笑意,看着女儿女婿。
屋檐下,李含雁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泛黄的书册,凑在李夫子身边,小脸上满是认真。
李夫子穿着半旧的青布长衫,正指着书页,低声给李含雁讲解着什么。
陈守耕从堂屋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晾温的绿豆汤,先递给了柳儿。
“慢点喝,解解暑气。”
“谢谢爹。”
柳儿接过碗,声音温软。
陈守耕又给李老头和李夫子各倒了一碗,最后才自己和大山端了一碗,在柳儿旁边的条凳上坐下。
他喝了口清甜的绿豆汤,目光温和地落在柳儿隆起的腹部,又缓缓扫过这日渐兴旺的院落,灵气氤氩的池塘。
远处北坡那片青翠欲滴的仙田轮廓也隐约可见。
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瓷碗的边缘,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
“日子过得快啊……转眼,咱家这下一代的小苗苗,也快破土了。”
“家里如今,算是扎下了点根脚,以后啊,人丁只会越来越旺。”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这人丁一旺,就得有个章法。”
“李夫子,我想着,给后世子孙定个字辈,就像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一样,一辈一个字,排下去,既是个念想,也是个规矩。”
“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辈分如何,不至于乱了伦常。”
此言一出,小院里安静了片刻,只有蝉鸣和蒲扇扇动的轻微风声。
李夫子闻言,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
对着陈守耕深深一揖,语气惶恐而恭敬:“陈乡长,此乃仙家定鼎传续之大事,关乎家族气运绵长。”
“小老儿不过一介凡俗村野教书匠,认得几个字,糊口罢了,岂敢、岂敢置喙仙家如何定立字辈?”
“此等大事,自有星河、青崖两位仙师参详天机,或由您这位家主乾坤独断,方为妥当。”
他的腰弯得更低了,脸上满是诚惶诚恐。
在如今的渔阳村,陈家的地位早已超然。
尤其是在出了两位仙师之后,李夫子深知自己身份的界限。
陈守耕摆摆手,示意李夫子坐下:“李夫子,不必如此。”
“什么仙家凡俗,在咱们渔阳村,你李夫子就是最有学问的人。”
“这字辈嘛,说到底,也是个理字,讲究个寓意吉祥、朗朗上口,星河青崖他们整日修炼、制符、斗法,未必有心思琢磨这些。”
“我和大山更是大老粗,不懂那些文绉绉的讲究。”
他顿了顿,目光真诚地看着李夫子。
“我请你来,不是让你定,是想听听你的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