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很简单!我入股不就行了!! (第1/2页)
从历史周期来看,是有点戏剧的。
明明是接近天胡开局的一手好牌。
最终竟然从起步的二流强企,愣生生干成了几年后的第三梯队供应商。
甚至都不如后来崛起的瑞浦兰钧、蜂巢能源之流。
公司领导层的目光短浅是一方面。
还有一点决定性因素——
也就是山栋本地这边,实际并没有一家能撑起场子和现象级新能源汽车品牌出现。
没有全国大量的销量订单,也自然支撑不起很大的供应链订单。
然而。
这一切在许易看来,却是刚刚好!
一行人刚下车,就已经有专人等着了。
很快许易见到了威能这家公司的老总刘成永,是一个年近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有些秃顶,态度上却是相当的热情,双方的接触就很融洽。
“许总你好,合作的相关事宜高管和我讲过了,欢迎几位来到我们的总部工厂考察,有关的细节咱们先进去谈。”威能老总刘永成很热情的拉着许易。
像他们这种电池制造供应商,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然而威能发展至今,一直想扩大工厂规模,加大设备投入,奈何目前的订单量和利润,实际却是支撑不起来。
在听闻星辰这家公司要来访合作后,立刻就针对调查了一番。
结果这一查,立刻就吓了一跳。
一个月三四万的销量,几乎霸占了省内外的老头乐的市场,是个新兴的造车公司。
虽说没有正式造车资质,老头乐也不算入流吧。
可这个销量摆在这儿,足以让供应链厂商重视了。
唯一有存疑的地方,就是老头乐毕竟用的是铅酸电池包,而他们威能公司,从创立以来,研发的一直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压根也不涉及铅酸电池业务啊。
所以刘成永这内心还有点疑惑,推断有可能对方要推出其他的车型。
“刘总,我们已经在淄搏高新区新建了第二工厂,并且收购了一份挂靠造车资质,准备研发上市一款入门级新能源车。
所以,我们需要相关的动力电池供应。”
没有任何的废话,许易直接开门见山。
商业尔虞我诈那一套,是对付友商的,面对制造业,以及要深度合作的供应链,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坦诚相对,把任何需求和采购细节都谈清楚。
否则,生产端上沟通慢了一分,体现到最终时间成本和产能效率上,就要凭空拉慢一大截。
对于双方的体量来说,合作效率低了,是一件非常亏的事情。
“不知道许总你们需要多少产能订单?我们现产的LFP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商用新能源客车和通信储能基站都有应用。
相对国内来说,质量是非常过关的,如果是满足市面上常规的新能源车使用,我们有现成的BMS方案,当然,有额外要求也可以接受定制……”
面对许易的要求,威能这边的高层顿时心中一喜。
近两年,省内新能源客车的供应订单其实已经趋向饱和了,至于省外的大订单,他们也很难拿到,否则后续不会想着往通信基站储能这方面发展。
按照星辰这家公司目前的战绩来看,如果推出的新车,还能够表现较好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