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狐引迷踪探宋家 (第1/2页)
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咯吱”声。褚玄胤端坐在对面,青灰色官袍的褶皱随着车身晃动轻轻起伏,目光落在窗外掠过的街景上,却在姜瑜掀起车帘的瞬间,不着痕迹地转了过来。
“宋家在汴河沿岸的梨花巷,”他声音清冽如冰泉,“那里的宅院是前朝李学士的旧居,门禁比寻常坊市严些。”
姜瑜抱着胡漂亮,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狐狸红绸袄上的“瑜”字绣纹。这狐狸不知何时醒了,正用鼻尖蹭她的腕间银镯,发出细碎的叮当声。
她能感觉到褚玄胤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停留了片刻——他定是好奇,她一个刚认回府的姜家小姐,怎会与宋家有牵扯。
但他终究没问。
马车行至梨花巷口,守巷的铺兵见了褚府的铜制车徽,忙不迭躬身放行。朱漆大门次第掠过,墙内探出的梨花枝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莹白的光。姜瑜忽然想起宋阿圆画像里的模样,那拈着海棠的少女,眉眼间倒有几分这梨花的清润。
“到了。”褚玄胤率先下车,玄色镶边的靴底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他回身想扶姜瑜,指尖刚要触到她的衣袖,却见胡漂亮猛地从她怀里窜出来,雪白的身影“嗖”地窜向宋府大门。
姜瑜顺势跳下车,裙裾扫过车辕上的铜环,带起一阵清脆的碰撞声。
“多谢九郎相送。”她对着褚玄胤福了福身,眼角余光瞥见他腰间玉带下露出的锦囊一角——那是她亲手绣的八卦纹,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
褚玄胤颔首,没再多言,转身登上马车。车帘落下的瞬间,姜瑜仿佛看见他指尖在锦囊上轻轻按了按。
宋府的朱门比姜府的略窄些,门环上的铜兽却更显古朴。胡漂亮正蹲在门槛边,对着门内摇尾巴,听见脚步声便回头,用鼻尖蹭了蹭姜瑜的裙摆。
“这狐狸……”开门的老仆愣了愣,手里的铜钥匙还插在锁孔里,“姑娘是?”
姜瑜刚要回话,就见影壁后转出位身着藕荷色褙子的妇人。她发髻上的珍珠抹额随着步履轻晃,腰间系着条碧玉带,正是宋世伯的夫人柳氏。
“是褚府的马车送你来的?”柳氏目光在姜瑜身上逡巡,落在她腕间那只成色普通的银镯上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蹙。
“晚辈姜瑜,”她避开对方探究的视线,从袖中取出个素布锦囊,“前几日在大相国寺遇见宋老夫人,见她不慎遗落了这个,特来送还。”
锦囊里是枚桃木平安符,上面的符咒歪歪扭扭,却是用朱砂混了晨露画的——这是她今早特意准备的,既能自圆其说,又带着些微灵力。
柳氏接过锦囊的手指顿了顿。婆母自去年阿圆坠马后,便常去相国寺礼佛,上个月还让儿子陪着求了道符。只是这姑娘看着眼生,穿着虽素雅却难掩气度,不像是寻常人家的女儿。
“多谢姜姑娘。”她语气缓和了些,侧身让开道路,“里面请吧,老夫人正在佛堂抄经。”
姜瑜刚要迈步,胡漂亮忽然从她脚边窜过去,顺着回廊往内院跑。那雪白的身影在青石板上划出道弧线,惊得廊下的金丝雀扑棱棱乱飞。
“胡漂亮!”姜瑜故作惊慌地追上去,眼角却瞥见柳氏瞬间绷紧的侧脸——这夫人看着和气,实则戒心重得很。
穿过栽满芭蕉的天井,就听见二楼传来声清脆的惊呼。姜瑜登上楼梯时,正看见宋阿圆蹲在廊下,藕荷色的罗裙铺在青砖上,像朵盛开的莲花。她正伸出纤细的手指,想去碰蹲在面前的胡漂亮,嘴里发出孩童般的咿呀声:“雪团……抱……”
“阿圆!”柳氏快步上前将女儿拉到身后,珠钗在鬓角颤巍巍晃动,“谁让你跑出来的?”
宋阿圆被母亲拽得一个趔趄,澄澈的眸子里顿时蓄满了泪水,指着胡漂亮喃喃道:“雪团……要雪团……”
姜瑜的目光落在少女眉心那团若隐若现的黑气上,指尖在袖中悄然捏了个诀。这黑气比昨日在姜府见到的更浓,像是被什么东西催化过,若不及时化解,不出三日必有大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