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论文1 (第1/2页)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李毅飞跟随夏教授学习中医已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于李毅飞而言,是知识飞速积累、技能快速提升的黄金时期;
而对于他的师兄师姐们来说,却是充满压力、近乎“自闭”的难熬阶段。
李毅飞展现出的惊人学习天赋与刻苦钻研的精神,让他在中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突飞猛进。
每天,当师兄师姐们还在为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症的诊断治疗方法苦苦思索时,李毅飞早已深入到经典医籍的核心内容,对疑难病症的分析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中医典籍,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医研究著作,每一本书都被他反复研读,汲取其中的精华。
课堂上,他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奥,常常让师兄师姐们听得云里雾里,就连夏教授这位国家级中医专家,有时也需要稍作思考才能给出全面的解答。
夏教授望着李毅飞不断进步的身影,心中既欣慰又头疼。欣慰的是,自己遇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中医奇才,假以时日,李毅飞必将在中医领域大放异彩;
头疼的是,按照李毅飞这样的学习进度,要不了多久,自己肚子里的“存货”就会被他掏空。
更让夏教授感到压力的是,李毅飞对知识的渴望永无止境,他的问题常常涉及中医理论的前沿领域和跨学科的研究方向,这对夏教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经过一个月的刻苦学习,李毅飞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还是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他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然而,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后续的成长更多地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不过,对于李毅飞来说,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满足他的需求。他学习中医,并非是为了成为一名职业医生,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中医知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也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医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对中医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后,李毅飞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他向夏教授询问,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考取执业医师证。
夏教授思索片刻后表示,等李毅飞明年拿到毕业证,她愿意推荐李毅飞参加考试。夏教授在中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的推荐极具分量,许多常规的限制条件在她这里都可以适当放宽。
这得益于夏教授师门传承悠久,在中医界人脉广泛、关系网深厚,能够为优秀的弟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鉴于李毅飞卓越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夏教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让李毅飞继续跟着自己学习。
当初,夏教授与另外两位教授共同制定了对李毅飞的培养计划,他们预估李毅飞至少需要在每位教授门下学习两年,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之前曾提及李毅飞明年可以本硕毕业,但那只是初步设想,且有诸多前提条件。
如果李毅飞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要求,仍需按照传统的“4 + 2”模式完成学业。而如今,李毅飞的表现远超预期,这让夏教授不得不重新思考培养方案。
她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与学校沟通,为李毅飞开创这种特殊的毕业先例?回想起当初三人制定的培养计划,夏教授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馊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