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来自未来的王炸,学术圈的狂欢 (第2/2页)
周老教授缓缓摘下眼镜,用粗糙的手背,擦去眼角溢出的浑浊泪水。
他想到了那些浑浊的河流,想到了那些为了一口干净水而奔波的百姓。
所谓的“学术封锁”联盟,在这样的家国大义面前,算个什么东西?
他颤巍巍地拿起手机,拨通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的电话。
“小李,帮我发个声明。”
“就说,我这把老骨头,要去龙海大学,发挥发挥余热了。”
“龙海大学,等我老周!”
物理学界。
一位以严谨著称的中年物理学家,看着屏幕上那个简洁到不可思议的材料配方,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大,椅子被向后带倒,发出一声巨响。
他却恍若未闻。
“室温超导……”
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眼中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我们都走错了!全都走错了!”
生物学界。
一位年轻的基因工程天才,正对着一段“基因编程”的入门密钥,激动地浑身发抖,几乎要将键盘敲碎。
化学、材料、能源、信息……
在华夏学术圈的每一个角落,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同时上演。
那些来自未来的、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颠覆性技术资料,如同一记记精准投下的“王炸”,彻底击溃了所有顶尖学者心中最后一道名为“理智”的防线。
对被“封锁”的恐惧,对所谓人情世故的权衡,在对未知真理的无上渴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卑微,如此可笑。
他们疯了!
整个学术圈,都彻底疯了!
这股压抑已久的疯狂,最终在社交网络上,汇聚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海啸。
在陈静博士那条石破天惊的声明之下,一个又一个在国内学术界响当当的名字,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
“龙海大学,算我一个!”——著名材料学家,刘明远。
“老周都去了,我岂能落后?同去!同去!”——水利工程专家,孙建国。
“为往圣继绝学,虽千万人,吾往矣!龙海,我来了!”——古文字研究学者,李默。
一个。
十个。
数十个!
那些平日里只出现在国家级期刊和CCTV纪录片中的名字,此刻,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密集地出现在所有人的手机屏幕上。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擎天巨擘,是无数高校动用一切资源都想请去坐镇的“大神”。
而现在,他们像是商量好了一样,用最直接、最决绝的方式,公开发布声明,宣布将追随蒋毅教授的脚步,加入那所甚至还未完全建成的龙海大学。
他们,誓与龙海大学共存亡!
这股由国内最顶尖的学者们自发形成的“站队”狂潮,其势头之猛烈,规模之浩大,彻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它不再是暗流涌动。
它是一场势不可挡的、席卷整个网络的阳谋!
之前,燕京大学等高校联盟费尽心机,自以为能扼住龙海大学咽喉的“学术封锁”,在这场追求真理的学术狂欢面前,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不。
它甚至没有被冲刷。
它直接变成了一个天大的、无比讽刺的笑话,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供所有人围观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