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最笨拙的通知书,最真诚的尊重 (第1/2页)
在视频结束后,客厅里一片死寂。
王建国这个一辈子没掉过几滴眼泪的汉子,此刻却再也控制不住,他猛地转过身,肩膀剧烈地耸动着。
李秀梅早已泣不成声。
她紧紧抓着丈夫的手,声音哽咽,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骄傲。
“老王……我们的儿子……被人尊重了!是真正的尊重!”
这份尊重,不是因为分数,不是因为名次,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拥有无限潜力的未来学者。
激动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
李秀梅擦干眼泪,用有些颤抖的声音说:“拍下来,老王,我们把它拍下来!我们要谢谢人家!要让亲戚朋友都看看,我儿子上的,是怎样一所好大学!”
王建国拿起手机,可他的手抖得比妻子还厉害。
镜头下的画面,因此而晃动不休。
李秀梅激动的、带着哭腔的声音,成为了视频唯一的画外音。
她将这段最“笨拙”、最朴实的视频,发到了自己的家庭朋友圈,并配上了一句发自肺腑的文字。
“感谢龙海大学,给了我儿子最好的尊重。”
他们只是想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这份突如其来的、足以慰藉所有焦虑的喜悦。
然而,他们低估了这份“尊重”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视频,在短短几小时内,就从家庭群,被转发到了社区群,再从社区群,泄露到了公开的社交网络上。
一个无比质朴的标题,开始在网络上悄然发酵。
——《我儿子收到了龙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起初,点开视频的人并不多。
毕竟,一个普通家庭的分享,在信息洪流中,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直到一个刚刚收到燕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在某个论坛里,发出了一张对比图。
左边,是龙海大学那段晃动的视频截图,上面是钱立群院士苍劲的笔迹。
右边,是他收到的燕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大礼包——除了通知书本身,还有一张崭新的电话卡,一张合作银行的信用卡办理指南,以及一份利率极高的“校园贷”宣传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