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临危受命造穿甲 智斗专家取钨矿 (第2/2页)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
陈致远意识深处的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工艺缺陷:“预载变薄拉伸理论”与当前材料适配性不足。推荐兑换“高精度变薄拉伸模具组设计方案”(需600积分)】
他立即确认兑换,一套详细的、针对现有钢轨材料的模具图纸和工艺参数瞬间涌入脑海。
“调整方案!用新设计的二次冷轧模具把覆铜层精确减薄到0.3毫米!”
他抓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画出新的结构图。
“轧辊温度控制在150度,走速每分钟3米!”
曙光初现时,新工艺子弹终于通过测试。周大山捧着弹壳老泪纵横:“老天爷,真用铁道钢造出子弹了!”
捷报传到沈阳时,赵刚正在为无缝钢管断供发愁。
听到消息他猛地推开茶杯:“什么?用铁道钢造的子弹?散布面还缩小了四成?快备车!”
当车队再次驶入红星厂时,所有军代表都震惊了。
生产线旁堆着的不再是铜锭,而是闪着寒光的钢轨段。
赵刚抓起枚子弹壳看了又看,反复确认那确实是钢壳覆铜。
他红着眼圈喃喃道:“去年有个战士,因为哑弹牺牲在剿匪战场上!要是早...”
他猛地转身握住陈致远的手:“全军推广!必须全军推广!这是奇迹!”
临行前,赵刚特意留下两箱罐头发给工人加餐。
当清炖牛肉的香气飘满车间时,陈致远独自走进办公室。
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完成"钢壳子弹"量产任务】
【获得积分奖励:1000】
【新图纸解锁:脱壳穿甲弹(需2500积分)】
他望着窗外欢庆的工人们,轻轻划过虚拟界面。远处山岗上,望远镜的反光又一次闪过。
两箱毛熊罐头带来的欢腾没能持续过三天。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完成艰巨任务后的自豪,又夹杂着对未来的隐忧。
炉火依旧通红,轧机依然轰鸣,但工人们偶尔投向办公室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
大家都隐约感觉,那条用铁轨轧出子弹的路,并不会一直平坦。
陈致远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划过冰冷玻璃,目光落在远处山岗。
那里,望远镜的反光再未出现,但他知道,注视从未停止。
系统界面悬浮在眼前:
【脱壳穿甲弹图纸(需2500积分)】
而他现有的积分,在兑换了变薄拉伸模具后,仅剩1150点。
“主任,”林梅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是刚核算的物料清单。毛熊那边卡死的不仅仅是无缝钢管,连铜矿砂的输送也慢了,下一批电解铜,恐怕要延期。”
陈致远接过清单,纸张上冰冷的数字预示着产能的瓶颈。
“知道了。”
他声音平静,“让周师傅带人,把所有能回收的旧弹壳,哪怕是边区造的老套筒,都分拣出来。一颗铜星都不能浪费。”
林梅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应了一声“是”,转身退了出去。
她看得出,这位年轻的主任肩上的压力,比那台老旧的轧钢机还要沉重。
就在这时,厂外再次传来熟悉的吉普车引擎声,却比以往更加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