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文学 > 诡三国 > 第3784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3784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3784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第1/2页)
  
  如果不是赵云先开口,张辽是不会主动和赵云说这些敏感的问题的,倒不是张辽矜持,或是什么拿捏,而是在这种事情上面,需要非常的谨慎。
  
  更何况还没有斐潜的明确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议论什么『替换』,什么『取代』,都是不明智的,所以赵云也好,张辽也罢,也就只能是借物而喻人,借事而论事。
  
  张辽看了赵云一眼,然后缓缓的说道:『教化之功,文化之融,需持之以恒,岁月以成,更需执政之人清正廉明,心怀远略,时刻清醒,方可上行而下效,政令而通达。』
  
  张辽的语气稍稍沉重了一些,提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西域之事,都护身处北域,想必亦有所耳闻。吕奉先勇则勇矣,初定西域之时,亦确有大功于国。然其长年镇外,渐失进取惕厉之心,于政事多有疏懒,将日常政务尽付于姻亲故旧,如魏续等人。彼等小人,一朝得权,便只顾结党营私,盘剥地方商旅属国,排挤异己贤良。』
  
  张辽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端着茶碗,却用余光观察着赵云的神情。
  
  一旦赵云流露出些许不耐,或是厌恶的神态,张辽就会立刻转移话题,或是将此事终结在这个问题的表面上。
  
  赵云脸上依旧是平静如水,他沉默着,也没有敦促,看着张辽喝了完了茶,便是提起炉火上的茶壶又给张辽添茶。
  
  张辽看着茶水在茶碗之中旋转,终于是低声说道:『西域都护府内,凡有清廉自守、不与之同流合污、试图禀公执政、维护大汉威信之官吏,轻则寻由贬斥,调任闲职,重则……竟有数位良吏莫名身亡,或是路遇马贼,或是家中自尽……以至于西域人心尽失,商路怨声载道,诸国离心渐起,危机暗藏,弥漫滔天之祸。』
  
  这就是张辽给出的明确信号了。
  
  汉代本身就有流官制度,只不过在东汉时期,因为中央无能,地方坐大而导致这个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实施罢了。
  
  吕布的活生生例子就摆在眼前。
  
  一个曾经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的方面大员,因为长期在外,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自身懈怠,加之所用非人,导致部下系统性腐化,最终引发统治危机,迫使中枢不得不耗费巨大代价,再次采取强力行动。
  
  张辽的目光转向赵云,眼神坦诚而锐利,仿佛要直面问题的核心,『此等情势之下,主公不得不再次劳师动众,亲征西域,重整吏治,肃清贪腐,其间所耗之钱粮兵马无数,更寒了多少原本心向汉室,期盼王化之西域良吏与邦国君主之心?』
  
  『此等局面,非吕奉先一人之过,亦有制度之弊。久镇一方,大权在握,若无有效之制衡监察,若无定期之轮替调动,则易生怠惰之心,易为身边宵小之徒所乘所蔽。即便主官本人清廉,初心未改,亦难保麾下之人心生妄念,借其名号,行不轨之事,积小恶而成大患。届时,非但往日功勋付诸东流,反成国家之巨患。主公历经西域此事,痛定思痛,于各方镇守之任期、权责、监察、调换……想必更为深思熟虑,已有通盘之章程。』
  
  张辽的这番话,既是解释,也是安抚,更是提醒。
  
  张辽借吕布之事,来告诉赵云,骠骑政治集团的中枢,对于方面大员的调整,并非出于对赵云个人的不信任或猜忌,而是基于吕布西域之败的深刻教训和制度性反思。
  
  长期担任同一重要职务,本身就容易滋生各种问题,即便赵云本人清廉自守、兢兢业业,也难保手下庞大官僚体系不会出问题,或者即便是延续赵云的政策思路,也是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调整以避免僵化。
  
  这不是针对赵云个人,而是为了大局的长期稳定和事业的健康长治久安所必须考虑的『制度』安排。
  
  因此,即便这次不是张辽前来,或者说张辽来了和赵云谈不到一起去,那么将来也可能会有其他人来接手北域。
  
  这是来自中枢的既定方略,不是张辽或是赵云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却不再充满猜忌,尴尬和无形的压力,而是有一种达成了某种深刻谅解,建立了默契之后的一种平静与通透。
  
  不论是赵云还是张辽,两个人都是足够聪明的,聪明到有些事情,完全不需要讲得那么清楚,或是要等到事情演变到了无可收拾的时候才来后悔。他们通过描述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使得两人之间那层微妙的隔阂,通过这番充满隐喻却又坦诚无比的『叙旧』与『交流』,已然冰释。
  
  赵云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他通过了讲述北域的事情,阐述了自己和北域军民付出了多年的心血所得到的成果,以及当下未竟的事业,也暗示了愿意顺应大局,配合可能的调整。
  
  而另一方面,张辽则是解释了调整的必要性和深层原因,毕竟吕布的教训就在眼前,尽可能的去安抚赵云的情绪,并暗示这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基于斐潜政治集团整体利益的制度性安排。
  
  只要赵云和张辽依旧是在同一阵营之下,依旧还愿意跟随斐潜的脚步向前而行,那么变换一下次序和位置,也并不是什么大方向上的问题。
  
  赵云沉默许久,方开口说道:『某未曾去过西域,亦不知西域如何?仅是知晓三十六国之说……不知文远可知西域之西,又是如何?』
  
  张辽微微摇头,『某亦不知其详也。不过……』
  
  张辽从温煮茶水的红炉里面捏出了一根烧了一半的木条,踩灭了火,然后便是在帐内地上画了起来,『这是河西……再往西,便是西域。』
  
  『西域有南北二线,北线有焉耆,龟兹,南线有于阗,莎车……』张辽一边画,一边说道,『至于鄯善……已不足虑了……南北二线汇于西,名疏勒。疏勒之西,便离西域,北有大宛,南有大月。大宛之北,则为康居,大月之南,则为罽宾。康居之西北,是为奄蔡,而罽宾之东南,是为彦揭。若是再往西……便是安息……安息之西么……某就不得而知了……』
  
  赵云目不转睛的看着,眼眸之中不禁流露出了些许的精光。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斐潜会派遣张辽前来『接替』他,不是因为张辽本身能力比赵云高出多少,而是张辽在经历了这一圈,从雪区到西域之后,对于天下的认知比赵云更大,更高了……
  
  如果目光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局限也就自然在一亩三分地上。
  
  就像是山东中原的那些家伙一样。
  
  『天下……何其之大也……』赵云不由得感慨道。
  
  张辽将手中的木条重新放回了红炉之中,说道:『主公有言,若是要天下之地,皆为汉土,绝非二三代人可以为之……还更需精诚合作,方是有望。』
  
  赵云点了点头,也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毕竟他们眼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邺城。
  
  赵云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的河北之地的舆图上,『听闻文远一番话,令云豁然开朗。不过天下虽大,也需积跬步……』
  
  赵云不再纠缠于自身去留的思虑,完全聚焦于眼前的战事,『眼下这邺城僵局,或许正可借那「南阳故人」,好生做上一番文章。』
  
  张辽也跟上赵云的思路,『都护之意是……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
  
  『然也。』赵云目光灼灼,『此人前来,意在攻心,乱我内部,挑拨离间。我等便可佯装中计。或可对外散布消息,称魏文长因不满迟缓,索要粮秣军械不得,已与某及文远你当庭争执,甚至负气而走,意欲独自南下觅功……』
  
  魏延离开的动静,肯定是隐瞒不了的,当然也不需要隐瞒。
  
  赵云继续说道,『再令军士于营中故意表现出些许士气低落,巡守懈怠涣散之假象……若能令城中曹陈等人误判,以为我军心不稳,将帅失和,有机可乘,或会按捺不住,出城来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