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3章乡音未改军心乱,月照孤城刃影残。 (第1/2页)
在张辽对于南城展开『香气攻势』的同时,赵云召见了几名冀州士族子弟。
这些冀州子弟大多出身当地大族,赵云选择他们,正是看中了他们在冀州的影响力。
比如崔林,沮鹄。
最初,在被赵云召集而来的时候,崔林和沮鹄多少是有些担忧和害怕的,毕竟当年曹军攻打邺城的时候,也没少驱动冀州士族子弟充当炮灰。
崔林甚至暗自揣测,赵云是否会像曹操那般,将他们推上战场前线,作为消耗品。他回想起家族中几位叔伯在袁绍麾下战死的惨状,手心不禁渗出冷汗。
沮鹄则更显焦躁,不时整理衣冠,目光游移,生怕赵云提出什么危险任务。
可是当听闻说赵云只是让他们在北城传唱什么『乡野土谣,冀州之音』的时候,顿时就一颗心放到了肚皮里,咣咣的拍胸脯表示『当仁不让』云云。
崔林更是露出释然的笑容,低声对沮鹄道:『早闻赵将军仁厚,果不其然。这等差事,既全了乡谊,又无性命之忧,实乃天赐良机。』
沮鹄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仿佛已看到自己立下大功后受封赏的景象。
赵云在城北建立了十余座的高台,并且派遣擅长骂阵的兵卒来传递用声技巧,力求让这些士族子弟可以产生最大化的效用。
高台以粗木搭建,高达三丈,台上覆以草席遮风。
最开始的时候曹军还在兴高采烈的指指点点,毕竟这些高台距离又远,又没有安装什么投石车弩车,根本威胁不到城头,但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赵云亲自派遣了一些擅长骂阵的兵卒,来指点士族子弟如何调整呼吸、控制音调,让他们如何发声……
这一点,胡人骑兵似乎有些格外的擅长。
崔林等人起初生疏,但经过反复操练,渐入佳境。
十月十五,月圆之夜。
邺城北城之外,突然响起阵阵熟悉的冀州民谣。
起初只是零星几声,到了后面就渐渐汇成洪流……
『漳水清,漳水长,我家就在漳水旁……
娘望儿归,妻盼夫还……
却为他乡人,守城送性命……』
歌声悠扬而哀戚,在夜风中飘荡,仿佛带着漳水畔的泥土气息。
月光洒在城头上,映出守城士卒们模糊的身影,许多人侧耳倾听,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邺城北城之中,很多兵卒都是冀州本地之人,听到这些熟悉的乡音,不少人开始骚动。
一个年轻士卒忍不住叫了出来,『那是我家乡的小调……我娘最爱唱……』
他眼眶微红,声音哽咽,想起离家时母亲在村口哼唱此曲的情景。
当然,最后小调最后一句已经被改变了,原本是游子归乡的,现在被改成了为外乡人守城。
『彼娘婢之!』守城军官厉声呵斥,『不许听!这是骠骑军的诡计!』
军官是谯沛人,对冀州民谣无动于衷,但他能感觉到周边冀州兵卒眼神当中的变化。
命令归命令,但是越来越多的士卒开始探头向外张望。
有人低声交谈:『听这调子,像是博陵一带的,我表亲就住那儿……』
另一人叹息:『是啊,离家三年了,不知妻儿可还安好。』
第二夜,歌声更加整齐洪亮。
这次不仅唱民谣,还在歌谣的间隙,会夹杂着劝降的喊话。
不是骠骑军夹杂着北地,胡里胡气的语气,而是冀州人熟悉的乡音……
『冀州人助冀州人呐!不开城门也是自己人啊!』
『骠骑军都说了啊,只抓首恶啊,我们就别给外乡人卖命啦……』
『放下兵器,一律免死啊!』
『若是取了曹氏军将首级来投,还有功勋呐!』
这些话如同利箭,精准地射入每个冀州籍士卒的心中。
一名老兵偷偷对同伴低语:『咱们在这儿拼死拼活,谯沛人却占着高位,粮食还分得少,这仗打得有什么意思?』
同伴默然点头,然后瞄向了上司所在的位置。
城头上曹氏夏侯氏的军校,顿时感觉就像是背上多了无形的小刀,后心发寒。
他们巡视时,能察觉到冀州兵卒投来的目光带着疏离和怨恨。
一名夏侯姓的校尉怒斥部下:『都打起精神!再敢窃窃私语,军法处置!』
但回应他的只有沉默,以及几声压抑的咳嗽。
陈群很快察觉事态严重。他对曹丕奏报:『此计甚毒!以乡情动军心,以利害分将士。若任其发展,军心必溃!』
曹丕说道:『可否将北城冀州兵调往他处?南城?』
陈群苦笑道,『不可。』
曹丕先是疑惑,但是很快明白过来,『那么……为之奈何?』
陈群沉默片刻,『只能让冀州兵多集中在军营之内,派遣其多做白日值守,到了夜间,则让中领军中护军值守四门,加强宵禁……』
夜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万一出现什么万一,就不好收场了。
比如后世某18某11,大多数就是夜间开始首卖,然后凌晨就发货……
曹丕面色阴沉:『可否令士卒塞耳?』
陈群再次苦笑,『塞耳易,塞心难。这些士卒的父母妻儿多在冀州,岂是塞耳就能忘却的?』
陈群顿了顿,又道:『为今之计,唯有严控言论,再图分化。』
曹丕只能是点了点头。
现在,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可是还没等陈群将守城军校将领完全调动安置好,在第三日清晨,发生了一件更严重的事。
守北城的一名都尉,正是博陵崔氏子弟。他在巡视城防时,突然听到城下传来熟悉的声音:『季长兄!我是崔林啊!家族长老有言,崔氏子弟当护冀州!莫要为外人卖命了!』
崔琥都尉顿时脸色大变,厉声喝令放箭。
但是很显然,射出去的箭矢,不仅是射程不够,而且也毫无力度,只是歪歪斜斜,稀稀拉拉的落在城外的土地上。
当日,崔都尉就被调回军营,没有再在城头上出现过。
沮鹄见得如此,又是嫉妒又是得意,向赵云表示,『都护此策大妙!鹄观城头上已经应对失措,军心涣散了!只可惜未见沮氏军校,否则鹄定是能说其弃暗投明!』
吹牛么,谁不会啊?
沮鹄是真没见到有沮氏将领军校才这么说的……
赵云也不以为意,反而提醒道:『要小心曹军夜袭。陈长文多智谋,必会反扑。尔等需谨慎,莫要轻敌。』
果然,当夜子时,邺城南门突然开启,一支曹军部队杀出,直扑最近的高台。
这支部队多为谯沛精锐,盔甲鲜明,气势汹汹,意图一举摧毁赵云的这些『宣传据点』,以及在高台上的这些冀州佬。
只不过么,赵云要打北城,要先上土塬,然后再仰攻高墙,反过来也是如此,邺城北城兵卒想要打赵云,也要先让兵卒可以冲下土塬……
赵云早有准备,埋伏在侧的骠骑骑兵见到曹军异动,便是立即迎战,将来敌击退。
交锋中,骠骑军以弓弩远射,辅以轻骑迂回包抄,曹军伤亡二百余人,仅存数十仓皇退回。
一名骠骑校尉大笑:『曹军技穷矣!』
一时之间,高台上下,便是齐声欢笑,而邺城城头则是鸦雀无声。
这场小规模交锋后,城外的『乡音攻势』变得更加猛烈。
现在不仅是唱歌劝降,更有士族子弟直接到了城下一箭之地外进行喊话。
『守城的兄弟们!可知昨日出战的曹军部队,为何多是谯沛人士?可见曹氏根本不信任我们冀州人!』
『他们吃细粮,我们啃树皮!他们住暖帐,我们守寒城!这算什么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