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拔出萝卜牵出泥(上) (第1/2页)
就在省委组织部紧锣密鼓制定人事调整方案之际,厉元朗的办公室,出现一个老熟人。
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部下王丛。
一晃,王丛上任宏枝县委书记已有一个月了。
看他又黑又瘦的脸,厉元朗猜得出,这一个月,王丛肯定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
果不其然,王丛一到任,用二十多天的时间,走遍全县十几个乡镇,几十个自然村屯。
并且依据宏枝县的实际情况,接连出台十几项惠民措施。
首先,以低息贷款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种殖业和养殖业。
其次,依托宏枝县独特地理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
厉元朗静静听着王丛的汇报,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王丛继续说道:“第三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和水利设施,为宏枝县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我还计划引进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工业项目,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王丛补充道。
厉元朗满意地看着王丛,说道:“你这些措施都很实在,也符合宏枝县的实际。看来,把你调到宏枝县,是选对人了。”
王丛憨厚一笑,“这都是书记您的信任和支持,我才有机会为宏枝县做点事。”
“书记,不瞒您说,这些想法是我和政研室的同志们,一起研究的成果。”
“哦,对了,这位罗主任就是您在金德调研吃凉皮遇见的那个老板。”
厉元朗眼睛一亮,“你说的是罗洪财?”
王丛惊喜连连,夸赞说:“书记,您真是好记性,连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厉元朗有感而发,“是啊,罗洪财原是罗岗乡副乡长,因孔若启剽窃他的劳动成果而备受打压,无奈辞职下海做小生意。”
“王丛,你能发现这个宝贝,并许以重任,说明你有眼光,不拘一格降人才。罗洪财在基层工作多年,对群众需求有着深入了解,他的加入定能为宏枝县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厉元朗这么说,是对王丛的肯定。
因为王丛上任前,厉元朗并未谈到罗洪财。
他希望王丛自己发掘人才,而不是靠外力帮助。
果然,王丛没让厉元朗失望。
“不过,书记,我还有一些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王丛显得有些犹豫。
厉元朗鼓励道:“说吧,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王丛这才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宏枝县要想真正实现跨越发展,还需要借助外力。我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带动我们县的产业升级。”
厉元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的想法很好,这也是我们省委一直在推动的。不过,招商引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丛坚定地点点头,“书记,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待人,用心做事,一定能够吸引到有实力的企业来宏枝县投资。”
厉元朗满意地说道:“好,有这份信心和决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来找我。”
王丛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书记,我一定会努力的。”
汇报到了这里,王丛应该起身离开。
但他却略显踌躇,厉元朗便问:“还有事?”
“有。”王丛深深点了点头,鼓起勇气,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资料,双手恭敬的放在厉元朗眼前。
“这是什么?”厉元朗微微一怔。
王丛告诉厉元朗,宏枝县有个叫徐广发的经销商,在县里开了三家烟酒批发和两家茶庄。
生意不算红火,可每年的利税却很大。
税务局长向他汇报工作时,无意中提及此事。
一开始,王丛倒没在意。
微服私访期间,听到有人谈起徐广发的名字。
说徐广发手眼通天,结识很多权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