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五十章 周庄 (第2/2页)
1989年,周庄的核心景点,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的沈厅得以修复,并且开始对外售票,定价为六毛钱一张,只比旌阳文庙贵一毛钱。
这是周庄旅游第一步,去年开始,周庄整体修复基本完成,整个古镇被作为一个景区,在阮仪三教授保护规划的指引下,周庄在将近零点五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开辟修复出了近百座古典宅院、六十多处砖雕门楼、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之后统一对外发售联票,打的就是“中国第一水乡”这张明牌。
等周至他们抵达周庄的时候,周庄刚刚举办完了“周庄国际旅游节”,当地在庄外开辟出了许多配套的设施,比如特别为私家车开辟出的超大停车场,就是个十分便利的“现代设施”。
因为旅游节刚刚结束,周庄营造出来的一波热潮刚刚过去,后果就是全面修缮过干净整洁的古镇,游客反而不多了,除了周至他们一行,街面还冷冷清清的。
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开发方案当中的“联票收费”模式造成的。
实行扎口管理后,周庄从最早只在沈厅收门票,升级成了在村口收门票,票价也从之前沈厅的六毛,调整成了现在的十五元。
虽然说每年门票收入的百分之十将用于古镇保护,包括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古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等,但是周至认为,剩下那百分之九十,才是重点。
成也收费,败也收费,周边村子很快就效仿周庄搞了起来,乌镇,西塘,到后来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搞出几个自己的古镇,这些古镇同质化十分严重,最终彻底冲淡了古镇的魅力。
而周庄的门票涨到了一百,最后落得无人光顾的下场。
这种现象现在当然还不存在,在各地乡镇企业大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大开发时期,座落在江南河网上的大小村镇纷纷拆桥拓街、填河筑路的时候,周庄古镇逆势而为,开创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完全去除了古镇建筑中“现代化”的那一部分,打造出一个古色古香,完全是标准的清末民初的江南水乡古镇,同济大学建筑系和如今本地领导的的水平,都是相当的不一般。
门票十五元一张,四个人却只花了三十五,原因是张辛夷和叶欣拿出了学生证,可以买学生票,一人只需要十元,加上麦小苗的十五元就是这个数。
至于周至,他不需要花钱,因为他在众女莫名其妙外加匪夷所思的眼光中,摸出了一个红色塑料封皮的小本本——全国导游证。
等到离开售票点进入村子后,张辛夷和叶欣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叶欣笑得抱着一棵乌桕树不停地拍着树干:“我们都忘了你还有这东西了!刚刚看到那售票员的表情,简直绝了!”
“三个大美女请一个导游很奇怪吗?”周至举起数码相机威胁:“不准这样笑,再笑把你这丑样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