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他从来不拿我当小孩 (第2/2页)
“嗯……应该是昨天到的吧?怎么样时差倒过来了吗?”
“啊!你怎么猜得这么准?!”梁思申惊讶又不服的声音传来,语气里还带着一丝小女孩被戳破游戏的懊恼:“老实说,你是不是有什么超能力,能未卜先知呀?”
秦浩失笑:“我要真有那本事,你刚拨通电话的时候我就该知道你是谁了。”
“哼,好吧!”梁思申努努嘴:“那你现在有时间吗?带我到处转转熟悉一下环境。”
秦浩瞥了一眼手上的腕表:“看在你第一时间就给我打电话的份上……如果你人现在在纽约的话……我大概十二点左右能抽出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给到你。”
“才两个小时?!”梁思申不满地叫道:“你可真是够忙的!”
秦浩用英语半开玩笑地回应道:“很快你就会习惯这种交流方式的,欢迎来到美国。”
上午十二点左右,梁思申准时出现在秦浩的办公室楼下。与她同行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穿着得体、气质温婉的华人老太太。
老太太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
“雷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你工作了,我是思申的外婆。”
“您好。”秦浩站起身,露出得体的微笑:“很高兴认识您。”
老太太刚要回答,梁思申已经不耐烦地拉起秦浩的胳膊就往外拖:“别客套啦外婆!他就两个小时!时间很宝贵的!我们边走边聊!”
秦浩无奈地对孙伯母摊摊手,后者看着外孙女露出宠溺的笑容。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秦浩变身成了临时导游兼保镖,带着这一老一小在纽约市中心几个最著名的地标转了转。
梁思申显得格外兴奋,问题一个接一个,像是要把这座城市的底细一下子全摸清。而秦浩也尽量用简洁有趣的语言满足她的好奇心。
老太太大多时候只是微笑着跟随,目光柔和地看着外孙女蹦蹦跳跳。
回去的出租车上。老太太看着一脸满足地摆弄着刚买的小纪念品的梁思申,忍不住轻声问:“思申,外婆在这住了好多年了,纽约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很熟悉。你为什么就非要麻烦雷先生,让他特意抽出时间来陪我们逛呢?”
梁思申抬起头,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他不一样!他不会像哄小孩一样只给我买冰淇淋或者去儿童乐园!他会跟我讲这栋大楼背后的收购故事,会说那些街头表演的人是怎么靠这个谋生的!他不会因为我说一些大人的话就笑话我‘小屁孩懂什么’!”
她顿了顿,语气很认真:“只有他不拿我当小孩!”
老太太微微一怔,看着外孙女明亮而执拗的眼睛:“好好好,那外婆以后也努力,不把你当小孩看,我们当好朋友,一起聊天逛街,好不好?”
梁思申撇撇嘴,显然对这种承诺不太信服:“哼,你们大人总这么说,可从来都没做到过!”
又把玩起手里的自由女神像小模型,不再纠结这个话题。
随后的日子里,梁思申果然成了秦浩纽约办公室的常客。每隔几天,她小小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前台。
有时候秦浩在开会或者处理重要文件,她就安静地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抱着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和一本笔记,嘴里念念有词,自己练习口语。
遇到认识的公司员工,她甚至会主动上前,用磕磕绊绊但努力的英语和人聊上几句,询问几个单词的意思。
公司的美国员工觉得这个认真学英语的中国小女孩很有趣,也乐意帮助她。老太太见这种方式确实有助于梁思申快速适应语言环境、融入新生活,也就默许了她的行为。
不知不觉,纽约的春风渐暖,时节步入五月。该为梁思申正式入学做准备了。外婆给她递交了当地一所有名私立学校的申请。在正式入学前,按照学校要求,梁思申需要先进入一所指定的语言学校进行为期几个月的集中语言强化训练。
“啊?要开始上课了?不能经常出来玩了啊……”梁思申拿到课程表时撅起了嘴。
这天晚上,秦浩刚结束一场商务晚宴,回到酒店房间便给宋运萍打去了越洋电话。
“思申去语言学校报到啦?”宋运萍的声音带着笑意:“这小姑娘还真是有意思,跟个小大人似的。”
聊完梁思申的近况,宋运萍的语气变得有些犹豫和担忧,“对了,跟你说个事。小辉……他马上就要毕业了,他想进京洲化工厂。”
秦浩立刻捕捉到妻子语气里的忧虑:“以小辉的专业成绩,进京洲化工应该不成问题吧?”
“唉……问题就在这儿。”宋运萍叹了口气:“小辉的成绩和能力当然没问题。可我也听说了,京洲化工每年去他们学校招的名额很少,僧多粥少。”
秦浩明白了妻子的担心。京洲化工作为大型骨干国企,位置确实抢手。
“萍萍,这样。”秦浩沉吟片刻道:“先让小辉按流程去准备面试,尽全力去争取。他的能力在那里,京洲化工的负责人只要不瞎,应该能看到。”
“不过以防万一,我也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托人递个话,当然是在不影响公平原则的前提下。这事我们暗地里准备,别让小辉知道。他那性格要强,自尊心又强,要是知道我们帮他走关系,就算成了,他心里也铁定会不舒服,说不定反而坏了事。”
宋运萍在电话那头连连点头:“对对对!这样最稳妥了!唉,你说这小辉,什么都好,就是太单纯、太理想化了……”
秦浩听着妻子对弟弟的担忧,轻声调侃道:“那能怪谁呢?还不都是因为有你这个好姐姐,从小到大护得太好,让他没怎么见过风雨。”
宋运萍在电话那头羞恼地反驳:“哼!还说我呢!你难道不也一直惯着他?”
“好好好,我也有份。”秦浩败下阵来。
这时,电话里隐约传来其他人催促的声音:“同志,你快点行不行?我们还等着打电话呢!”
宋运萍连忙应声:“哎,马上,不好意思啊!”然后对着话筒匆匆道:“好了好了,不跟你说了,国际长途贵不说,别人还等着呢!等你回来再说!”
“嗯,注意身体。”秦浩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已是忙音。
放下听筒,听着里面单调的“嘟嘟”声,秦浩第一次开始怀念功能机时代。
五月中旬,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秦浩直奔分公司。
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审核分公司运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结果让他颇为满意。这帮顶着“老三届”光环的大学生们,虽然缺乏商场实战的圆滑,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对国际规则更深的理解,结合秦浩之前定下的框架,确实将“整合产业链、挖掘优质工厂”的初步目标落到了实处。
新的订单分级分流模式运作顺畅,几个重点扶持的本土工厂表现出色,质量稳定性和供货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成本控制的优势开始初步显现。
秦浩相信,再过个几年,一个更为规范化、更有效率的浩然国际,即便是跟那些国际巨头也能碰一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