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徐教授想登月 (第1/2页)
目光在面前金灿灿的小麦试验田上,华农大学的刘成益教授的脸上满是感慨。
和娄成济教授不同的是,他这已经是第三次来月球了。
早在当初月球生物圈工程成立,开始施工的时候他就曾跟随着施工团队一起来到过这里。
不仅如此,月面生物圈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参考了他提出的不少意见和方案。
比如建立基于昆虫的有机废物闭环,除了微生物分解,可以专门饲养黑水虻或黄粉虫等昆虫。
在施工时,将它们的饲养设施直接连接到厨余垃圾收集系统。而这些昆虫能高效地将有机垃圾转化为自身生物质,高蛋白虫体,可作为动物饲料或人类食物,以及虫粪与优质有机肥料。
这样,一个“厨余垃圾→昆虫蛋白/肥料→动植物生产”的高效闭环就在生物圈内部形成了。
比如在施工的时候,构建多层次、高冗余的微生物驱动型物质循环系统。
要知道,任何封闭生态系统的基石都是元素的循环,如碳、氮、氧、水等等构成。在地球上,这由庞大的微生物群落驱动。
但月球环境中,缺乏天然的微生物库,必须人工引入并精心设计。
而分阶段、分模块引入微生物群落,按照生态位的优先级进行分阶段施工可以有效的应对月球恶劣的生态环境。
如在施工时,将这些菌种分别培养并储存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或冷藏库中。
一旦监测到某种菌群功能衰退或崩溃,可以立即启动备份菌种进行补充,防止整个物质循环链条断裂等等。
而如今,这些建议和方案都已经落实在了面前的生态圈中,引领着‘月面生物圈’在这片荒凉孤寂的土壤中扎下了坚实的根系。
“话说,月面生物圈工程结束后,老刘你准备去哪里?”
正当刘成益感慨着的时候,耳边娄成济的询问声好奇的传了过来。
听到这个问题,刘成益教授认真的想了想,旋即开口道:“我准备先回地球陪陪老婆,看看小孙子。”
说到这,他的脸上下意识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不知不觉间,这一次来月球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而他的小孙子也已经出生了。
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在小孙子出生的时候第一时间见一面,但刘成益并不后悔。
亲眼见证月面生物圈工程从当初的一粒种子繁衍成一片共生的雨林,成为了星球环境改造计划、以及星际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一部无可替代的‘生命图谱’洋溢在他心中的自豪感,是足够回忆一辈子的荣誉!
听到刘成益教授的回答,娄成济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快速的恭喜道:“喜得麟孙,颐养天年,老刘你人生这可真让人羡慕啊!”
“哈哈哈哈。”
刘成益哈哈笑了笑,开口道:“你呢?是准备继续在月球这边做研究,还是一起回地球?”
闻言,娄成济教授思索了一下,回道:“先回地球调养一下身体吧,我听说火星地球化的磁场改造工程结束后,到时候火星上也会建造类似的生物圈基地,我准备申请去火星看看。”
听到这话,刘成益教授有些讶异的看了过来:“去火星?”
“嗯。”
刘成益感慨着开口道:“那这可是个艰苦的任务啊,建造初期时候的环境会比这里更加恶劣,长时间处在低重力的状态下,不止会对骨骼和器官造成负荷,对心理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而且去了火星,想要回地球可没有现在从月球回地球那么简单。毕竟那可是有着上亿公里的距离。”
他参与过月面生物圈的施工建设,了解这种开发外星球的初期会有多么的辛苦。
就像他当初刚来的时候,睡觉都是六个人共用一间基地宿舍的。
每天的工作都要穿戴好宇航服,然后坐月球车奔波好几公里,下班后又得赶回去。
这一状况直到后面连接月华台·前哨科研基地与月面生物圈工程基地的全密闭廊桥建造起来后才好一点。
虽然每天上下班依旧要跑好几公里,但至少不用穿那笨重无比,每次穿戴和脱下都要花费十几分钟时间的宇航服了。
至于更后面,在月球生物圈全面建成后,这边就有了他们居住的宿舍就方便多了,也轻松多了。
但那是最近一两年才有的事情,而在开发的初期,可想辛苦的程度。
娄成济笑了笑,道:“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的时候,再干几年吧。”
“而且,以前咱们可没有这个机会,别说去火星了,就是在月球上种菜种地,放到五六年前,谁又敢想呢?”
闻言,刘成益点点头,笑道:“这还得感谢徐院士啊,没有他,别说前往火星了,就是月球咱们都没机会上来。”
娄成济附和着点点头,感慨着开口道:“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见一面徐院士。”
听到这话,刘成益回忆着说道:“说起这个,我之前倒是见过他一面。”
“你见过徐院士?”听到刘成益这么说,娄成济感兴趣的好奇道:“之前没听你说过啊,快跟我说说,徐院士他是个怎样的人?”
刘成益耸了耸肩,开口道:“我只是在当初的月面生物圈工程启动仪式大会上见过他一面而已,可没资格评价他。”
“不过.”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开口道:“我至今还记得他曾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话?”
刘成益:“他说,只有学会仰望太空的文明才有足够的潜力!”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当初才选择在月面生物圈工程启动的时候加入这个项目。”
“毕竟,对于咱们来说,这不就是在仰望太空的道路上前进吗?”
站在一旁,娄成济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这是徐院士曾经在诺贝尔奖演讲上说的话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