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最终的暗潮 (第2/2页)
就在本地商户们展开应对之时,苏尚这边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事务。她已经完成了对许多官吏的收编工作。
县衙此前亏欠大户们的钱财早已还清,如今最对不住的,便是那些曾经在府衙当差的官吏,以及修建工事的匠工们。拖欠多年的欠款,直到此时才补足了一部分。
在这份感动之下,大部分人选择信任苏尚。她一人便将泗水县的局势搅得翻天覆地,无论未来如何,这场争斗都在所难免。
不明真相的人还在观望,而那些敢于赌上未来的人,已然趁着这个机会,选择站在了苏尚这一边。
这夜,许多官吏带着家属前来投奔苏尚。安排这些人的住处、工作,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其中的辛劳自不必说,但苏尚深知,此刻绝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排斥与不耐烦,因为这是笼络人心必不可少的手段。
苏尚一边安排着众人的事务,一边向他们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如同望梅止渴一般,激发着众人的热情。
她说道:“你们是第一批支持官府、支持朝廷的人,曾经也都是朝廷的栋梁。待事情办妥,朝廷定然不会亏待你们。”
说完之后,苏尚挑选出几个早已内定好的人,交给他们一些看似重要的任务。其他看着的人,受到现场氛围的感染,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急迫与激动之情,明里暗里都在争先恐后,恨不得能冲在最前面。
法昭临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苏尚与商户之间的这场博弈,表面上不见刀光剑影,可双方每一个动作,带来的影响都极为巨大。
她看得出,苏尚所用的方法,是商道上最典型的逐利之法。法家之所以排斥商人,恐怕就是因为这一点。
就像法籍中所言:“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国朝的根基,往往就是被这些商人和贪官的迂腐风气所败坏。法昭临博览群书,却从未听说过有百姓误国的,到头来,王朝大多都是毁在这些蛀虫手中。
天色渐暗,小翠引着几架车马来到县衙。刚上任不久的衙差们手脚麻利,赶忙跑出去,将马车上的木桶卸下,又找来长棍,两人一组,将木桶扛进公堂之中。
“用膳啦!用膳啦!”小翠走进来,满脸笑容地冲着众人喊道。同时,她带着下人,将运来的菜肴一一分发出去,并再三叮嘱,每一份都要分均匀,不能有多有少。
法昭临看着小翠,脑海中闪过“呆头呆脑”这个词。
随后,她的目光移到苏尚身上。她自认为很容易就能摸透苏尚的想法,可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苏尚为什么要这么做。
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吏,他们最终的追求,无非是钱财与权力,女人在这方面相对次之。这些世俗的欲望,成为了他们不择手段追逐目标的动力。
而苏尚,作为秦皇陛下亲自调任的泗水县令,有着明确的目标——整治县城及周边地区。可细细想来,法昭临却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苏尚勇往直前。
苏尚家境殷实,难道是为了权力?可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法昭临在她身上并未看到太多对权力的渴望。相反,苏尚总是奔波在各种琐碎事务之中,那些事情,明明可以交给下属去做。
就在法昭临愣神之际,有人端着饭碗和菜碟,放到了她面前。她回过神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苏尚。
“累了吧,吃好之后就回去休息吧。这里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还有好多人的住处没安排好,估计得忙到半夜。还好,住的地方倒是足够,就是清理起来比较费时间……”苏尚絮絮叨叨地说着。
法昭临端起饭碗,吃了一口饭。饭又干又硬,必须就着水才能咽下去。再看菜碟里,只有咸鱼和干菜。水梁山临近大海,粮食供应原本算得上充足,可如今他们与城里的商户作对,恐怕日后粮食供应会被切断。
此刻,县衙里人很多,大家凑在一起吃饭,显得格外热闹。或许是因为苏尚县令的身份,在场清一色的男人们都不敢说那些逾越规矩或者与女人有关的荤话,只是随意地闲聊着。偶尔,苏尚也会接上几句,这让不少人受宠若惊。整个用餐氛围融洽而和谐。
对于那些熟悉苏尚的老衙差来说,与县令一起吃饭早已习以为常。可对于新来的人而言,看到这一幕,却有些不知所措。
堂堂县令,竟然与下属吃一样的饭菜,还坐在一起闲谈,这实在是让人既困惑又惊奇。在他们心底,这种微妙的感觉,除了觉得怪异之外,竟然还生出了一丝感动。
再看向苏尚时,目光中不自觉地多了一份名为亲切的感情。
趁着苏尚添饭的间隙,法昭临悄悄走过去,坐到她身边,小声问道:“苏尚姐姐,你这又是在搞什么呀?”
苏尚将烧开的水倒进饭碗,把粗粮泡开,又用竹筷戳了戳。听到小女孩的问题,她一脸疑惑,说道:“你说什么呢?这不是一起吃饭嘛,能有什么名堂?”
法昭临撇了撇嘴,说道:“哪有县令和小吏一起吃饭的道理,这不是折损了县令的威严嘛。”
“呵呵。”苏尚只是笑着摇摇头,低头扒了一口饭,咀嚼几下后咽进肚里,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
她似乎在思考法昭临刚才的问题,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我只是按照相公的想法去做罢了。相公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只是她的很多话我都听不懂。我让厨子去工厂煮大锅饭,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人们用餐,没想到,这和相公说的理念倒是有几分契合……”
法昭临微微皱眉,问道:“什么理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相公说的。”苏尚笑着回答。
法昭临思索片刻,脸色微微一变,反驳道:“这叫什么话?他们是官吏,又不是普通群众。”
苏尚认真思考了许久,然后摇了摇头,否定了法昭临的说法,说道:“他们都是人啊,脱去这身差役的服饰,和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也不是很懂相公这些话的深刻含义,听得多了,也得花很长时间才能琢磨透一些,这个过程真的很枯燥。不过,我觉得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坏心思。要是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日后治理泗水县,我就能更清楚他们的需求,知道他们想做什么。这样一来,治理起来就能事半功倍了。”
“好高骛远。”法昭临沉着脸,低声说了一句,又补充道,“这太难做到了。”
苏尚点点头,的确,单单一个泗水县就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但一想到相公如影随形的陪伴,她便觉得充满了力量,释然地笑道:“怕什么,本小姐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很多事情都能做到。”
苏尚俏皮地说了一句,又吃了几口饭,便起身离开了。法昭临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眉头始终紧皱着。她心想,李白怎么会教她这些东西呢?还有,苏尚知道李白是女子吗?
法昭临胡思乱想了一阵,也吃完了饭,准备起身回去休息。她看人一向很准,刚才苏尚说起李白时,眼中满是憧憬与幸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人家的私事,自己还是不要掺和了。
用过饭没多久,门口便有人前来传信。那人一路小跑,来到苏尚跟前禀报,说是侯家送来的请帖。
苏尚拆开请帖看了一眼,随后便轻轻放下。
她抬头望向夜空,那轮明月洒下皎洁的光辉,最终的暗潮,即将汹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