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知识的份量(4k) (第2/2页)
所以两位同志的话,非常的务实,这两斤知识,不花点时间,恐怕他们也提不出问题来。还不如多看一段时间,集中提问题,尽量一次性解决,免得耽误高总工时间。
看高总工这个工作状态和能力,想想都知道自己两人不能三天两头的来找人,别的不说,就“找不找得到”这个问题,就得打个巨大的问号。
高振东倒是不担心他们提问题把自己难住,毕竟自己这几年的流体力学也沾了不少,而且自己脑子好,这套材料取出来之后也研究了不短的时间,想来在研究初期帮同志们一把,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行,你们也不用急,反正我人就在这里,也跑不了,随时都可以。”高振东笑道。
张工想了想:“我想要不这样,您这本大作我刚才浏览了目录,专业涵盖有点广,已经超出我们两个人的专业涵盖范围了,我们干脆回东北那边,组织相关的同志好好学习,然后再把问题集中起来,通过邮件向您请教。”
两人是抓总的,不是抓“全”的,也没人可能抓全,所以这本材料里,很多知识都是其他专业的同志才能看懂的,他们两总不能把整个课题组都抓到京城来,那也太不科学了。
而张工这个安排的确科学,知识嘛,言传就可以,不一定非要身教,电子邮件此时含金量就大大上升,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快捷方便。
知识的流传速度,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是到了现代,便捷的获取渠道让人们常常忘记这一点。
高振东点点头:“嗯,行!看你们怎么方便怎么来,邮件倒是的确方便很多,要不然过几天你们找我还真不见得能找着,反倒耽误你们的事儿了。”
几位同志离开会客室,和被留在三分厂进厂那块地儿的两位警卫干事汇合。
两位警卫干事一看张、王二位手上的收获和脸上的表情:“两位同志,是不是在这里获得了任何形式的资料?或者实物?”
张工没反应过来:“嗯,对。我们……”
警卫干事一抬手,止住了张工意犹未尽的话:“领导,后面的就不用和我们说了。是这样,按照规定,这种情况,两位同志得和我们回委里去一趟。材料必须得到记录和做规定的处理,同时两位回单位路上的警卫级别也会提升。”
张王两人对视一眼,这种有些新鲜的规定他们此前从来没有见识过,今天算是开眼了,此时,他们觉得手里这两斤知识的份量,至少又重了八两。
——
送走他们,高振东下班回家,刚打开门,高长河就右手舞着木头片子鬼头刀,左手挥着一个12.7子弹壳冲上来,嘴里“喝喝!!哈哈!!”的喊着,后面是他姐姐抓着条木头步枪正在戳他屁股。
高振东一把将高长河抱起来,算是逃脱了姐姐魔掌,但是高长河对于这个明显很不满,笑着挣扎往下跳。
反倒是高长缨一看爸爸回家了,把木头步枪一扔,扑上来缠住高振东另一只手。高振东笑着将她也抱起来,把两人放在肩膀上去找娄晓娥。
“下来下来,别缠着你们爸,爸爸刚下班,累着呢。”娄晓娥把两个小屁孩往下赶,倒是高振东笑着说没事儿。
娄晓娥也没坚持,高振东自己高兴就好。
她一边把饭菜往桌上放,一边笑着道:“你猜我们今天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去……去哪儿才能弄清楚你们手上的万-23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高振东差点把“去甲万古霉素”给蹦出来了,还好及时生硬的把话题给转了过来,这时候,还没有去甲万古霉素这个说法,这东西在原本的轨迹上,正式被命名还有差不多20来年呢。
而这条线上,最早命名去甲万古霉素,估计应该是娄晓娥她们的成果,既然她都还没说过相关的情况,那这个名字就绝对不能从高振东嘴里说出来。
娄晓娥把酒杯放在高振东面前,摇头道:“不是,不过也差不多,甚至比你说的还要前进一步!我们基本上能确定,万-23比进口万古霉素,要少一个甲基!”
这么快?有些出乎高振东的意料。
“真的?你们怎么发现的?”对于高振东来说,怎么发现的其实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娄晓娥的情绪价值他要给拉满,而问这个,正挠中娄晓娥的痒处。
“我们发现万-23的分子量比进口万古要少差不多14左右,然后我们和你介绍的应化部的同志,一起测定了万-23的分子式,发现刚好比进口万古多1个碳2个氢!再扣掉被甲基替代的那个氢原子的话,有非常大的概率,万-23和进口万古的区别,就是一个甲基!”
思路非常清晰!
难怪这么快,原来她们没有去啃结构式这个硬骨头,而是从分子量和分子式入手,分析猜测万-23的情况。
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是说服力是足够强的。
“那你们这个是不是可以叫做去甲万古霉素?”高振东笑道。
娄晓娥摇了摇头:“这个东西不是我们发现的,你说的这个说法不太严谨噢。而且我们也不准备搞下去了。”
高振东有些吃惊:“啊?就差临门一脚了,你们不搞了?”
娄晓娥点头道:“对,不搞了!我们已经证明了万-23和万古霉素是两种不同的抗生素,这就足够了,你提出来的猜想是对的。”
“但是如果把研究搞完,我们就能获得一种不受国外专利限制的新型抗生素吧?”高振东笑道。
“这个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所以我们决定,把接下来的工作,交还给发现万-23的同志!祁教授已经联系了他们,他们准备和我们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他们接手我们剩下的工作。”娄晓娥一脸“我们又不是傻子”的娇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