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钻还是不钻(4k) (第2/2页)
说起这个,在火力和空袭上面吃了老鼻子亏的我们,几乎是拼了命的在追求这些东西,即使一时半会儿追不上,至少也要能在敌人的空中火力优势下保存住自己,这时候,钻洞就成了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在这方面做研究论证的老前辈们,眼光是长远而准确的,在足够深的山体里,只要不是核武器,常规武器是不怎么好使的。
别说20世纪60年代,就算是到了21世纪,花旗佬吹上天的GBU-57,对付地下目标的实战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儿。
如果是常规弹头真要钻地,还得是兼具速度和准确度的高超音速武器。只不过高超音速武器最牛逼的那家,在用高超弹头做过钻地试验之后,也没怎么大力发展,钻地弹头的尴尬之处,可见一斑。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对常规装备,话是这么说,但是对核工业这种特殊的领域,结合我们的体量,事情也许又有所不同。
高振东没有急着下保证,而是给领导仔细的分析。
“领导,情况是这样,我们先说第一个,以我们现在的防空和空中作战能力,您觉得哪怕是这个堆建在地面上,只要纵深足够深,那敌人想要从空中冲进来轰炸它,有多大可能?”
高振东都没说从地面冲进来的事情,小鬼子当年使出了吃奶的劲,西南F4这片地界他们也就只沾到黔山省水司县的边,这还是在微操大师手下那帮饭桶极度拉垮的情况下。
在现在的情况下,谁能直接从地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到西南F4来,那这个堆炸不炸都无所谓了,敌人还不如留着自己用。
毕竟守护这片土地的是我们,而不是高卢人。别说别人,就连白熊在巅峰时期,也没法做到这一点。
而空中这个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在高振东正儿八经的向领导提出来之后,领导突然发现,好像情况是这么回事。
“这……好像是不用怎么担心。”
说这话的时候,他觉得面前的高振东脸上那个笑容,简直无比的灿烂,是啊,空中发生的这一切,和面前这个笑呵呵的年轻人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雷达、战斗机、导弹、新的辅助机种……这一切有的已经成功,有的正在攀登更高峰,有的正在稳步推进前景喜人,而这一切,都让我们现在有这个底气。
——在我们的纵深腹地,敌人从空中打不进来!
“虽然如此,但是地面渗透呢?”在地下洞窟里,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进出口受到严格限制,数量有限,管理极为容易,想要搞渗透破坏极度困难。
高振东道:“领导,在地面上,只要选一个好地形,设计好防卫体系,做好守卫计划,落实好警卫制度,您知道的,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有战士、有装备、有制度、有体系,还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实际上,除了约翰牛炸汉斯佬的重水等极少数成功案例之外,国之重器这类东西,基本上就没有被特工活动给成功破坏的。就连约翰牛偷袭重水工厂成功,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美术生实际上对核武器并不了解导致兴趣不大,根本没把相关的资源当做国之重器来保护。
一个明显的反例就是约翰牛在V1、V2身上吃了不少亏,他们的特工在V1、V2工程的破坏方面却乏善可陈。
银幕上的7号特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手持执照杀人无算。
实际中的约翰特工:查报纸翻垃圾什么都干,唯一就是湿活儿干得不多。
“嗯……那敌人如果直接利用导弹发动打击呢?”
高振东笑道:“领导,等到这个工程初见端倪,我想就算是距离我们最远的敌人,也对向我们直接发动弹道导弹打击心有忌惮吧?”
领导闻言一愣,笑了起来:“嗯,差不多,差不多。”
这个工程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哪怕不重蹈原本历史的覆辙,不需要十五年,但是依然需要不短的时间,等到那时候,恐怕我们的导弹都能直接飞到花旗佬头上了。
至于约翰牛和高卢鸡,根本不在两人的考虑范围内,两人真正看得上眼的敌人,暂时也就花旗佬一个,再说了,覆盖了花旗佬,也就等于覆盖了这两家。
从他的笑容里,高振东看得出来,相关装备进展顺利。高兴之余,他继续补充道:“而且这个堆有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要炸就是平时来炸,等到真正开战,这个堆炸与不炸,反倒是有些无关紧要了,甚至在那种情况下,敌人更不敢炸,因为怕引起误会。所以有了上面这些条件,哪怕这个堆在地面上,也是安全的。除非敌人自觉承担得起我们的怒火!”
平时来炸,在承平之世,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来保证这东西的安全,如果真到了战时,必要时为了安全主动停堆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反正那时候已经不在乎那点儿时间里的那丁点产量了。
造聚变武器要趁早,就跟考试一样,主要靠平时积累,这个堆的主要工作时间,就是平时积累的那段日子。
“而且只要选址得当,设计合理,那不论地上地下,就算受到攻击,也不至于对周边产生重大污染和影响,后效也比较容易控制。”高振东补上了安全方面的最后一根稻草。
“嗯……我都记下来了,你的一些话,很有启发性,值得深思和考虑。”领导沉吟道。
高振东也知道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光凭自己红口白牙几句话,是不可能有什么变化的,而且仅仅是领导自己,也不可能下得了什么决定。
高振东要做的,就是把情况尽可能的说清楚,让大家能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和权衡。
“振东,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地面上的坏处和对坏处的应对,你现在得告诉我,冒着这些风险,到底有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