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通往地狱的公路 (第2/2页)
宋和平本想跟解释跟自己直接说俄语可以了,自己能听懂。
但转念一想,也许在这种地方说俄语并不安全。
于是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下自己的便装,换上了那套不合身且粗糙的军服。
他将自己的背囊里的重要物品取出,妥善地放入那个军用帆布包,并将自己的背囊留在农舍角落。
“听着。”
刚才开门那个像是小头目的男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对宋和平说,语气显得异常严肃。
“我们会开车送你到边境检查站附近,那里会有人接应你。最近边境极其紧张,1515的渗透小组、反对派的狙击手,甚至还有不明势力的雇佣兵都在活动。检查站盘查得也非常严,随时可能开枪。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保持绝对镇定,跟紧我们的人,不要有多余动作,不要说话。过了检查站,才算真正进入西利亚。之后会换车,有人送你去大马士革。明白?”
“OK。”
宋和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拿起分配给他的那支AK-74,熟练地检查了一下枪机和弹匣,然后将帆布包背好。
再次上路的时候,他们换乘了一辆更加不起眼、满是尘土和凹痕的丰田海拉克斯皮卡。
宋和平和两名俄国特工挤在后排,另一人开车,小头目坐在副驾。
车厢里弥漫着汽油和一股馊了的羊肉味。
皮卡颠簸着驶上通往边境的主要公路——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
这条历史悠久的战略通道,此刻已成为展示西利亚悲剧的核心舞台。
越靠近边境,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压抑感扑面而来。
最震撼人心的是那几乎望不到尽头、与宋和平他们前进方向截然相反的洪流——逃离西利亚的难民潮。
破旧不堪的小轿车、面包车,车里车外都塞满了人,车顶捆着高高的、装着全部家当的行李包裹;驴车、马车挤在路边缓慢移动;更多的是拖家带口、步履蹒跚的步行者。
男人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妇女怀里抱着婴儿,手里还牵着更大的孩子。
每个人的脸上都刻满了惊恐、疲惫、绝望和茫然。尘土被无数脚步和车轮扬起,模糊了视线,空气中混杂着哭声、喊叫声、汽车喇叭不耐烦的鸣响以及引擎过度负荷的呻吟。
这是一幅末日般的流亡图景,是人类苦难最直观的呈现。
这与宋和平他们所乘的这辆逆着人潮、毅然驶向战火深处的皮卡,形成了尖锐至极、近乎残酷的对比。
仗都打了一年多,按理说现在不会还出现难民潮。
这意味着厨子说得没错。
反对派自由军、极端组织、1515黎凡特等武装组织看样子是逼近大马士革了。
早已经世俗化的西利亚人估计听到这些原教旨武装组织逼近都已经要尿裤子,能走的当然选择出逃。
最靠近西利亚的篱笆嫩显然是第一选择。
路边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检查站和路障。
先是篱笆嫩军队的哨卡,士兵们穿着相对整洁的军服,表情严肃地检查着试图入境的车辆,但对于那汹涌的难民入潮,他们似乎已无力也无意严格管控,更多的是维持秩序,防止踩踏。
越靠近边界,气氛越发凝重。
废弃的车辆被推到路边作为障碍物,沙袋垒起的机枪阵地和瞭望哨数量增多,士兵们的表情也越发警惕。
终于,西利亚边境检查站那布满弹孔和破损的建筑物出现在视野尽头。
那面红白黑三色、带有两颗绿星的西利亚国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颜色显得有些黯淡。
检查站前混乱不堪,挤满了车辆和更多试图逃离的人群。
荷枪实弹、面色紧绷的西利亚士兵和秘密警察大声呵斥着,粗暴地翻检着行李和证件,气氛火爆得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哭泣声、争吵声、引擎的轰鸣和士兵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刺人耳膜。
宋和平所乘的皮卡没有排队,而是沿着特殊通道,缓慢但坚定地靠近检查站主楼。
那名小头目特工下车,与一名早就等候在此、脸色阴沉的西利亚陆军中尉快速低语了几句,递过去一个厚厚的信封和几份文件。
中尉熟练地捏了捏信封的厚度,扫了一眼文件,又瞥了一眼车里的宋和平等人,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
车子被放行,然后缓缓驶过那一道画在地上、象征着国界的斑马线。
就在车轮碾过边界线的一刹那,仿佛跨入了另一个世界。一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瞬间攫住了所有人。
空气中的味道陡然一变,除了依旧浓重的尘土和汗水味,更清晰地混杂了硝烟、燃烧物的焦糊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