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战后重整,秩序建立 (第2/2页)
楚云瑶走上台,接过李辰安手中的“监察机构令牌”——令牌由灵脑系统核心材料打造,正面刻着地球图案,背面刻着“公平、守护、融合”六个字。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却依旧沉稳:“我承诺,将以《全球灵能公约》为准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滥用职权,尽全力守护全球的灵能和平。监察机构将在一个月内,在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配备灵能监察员,同时开通全球灵能投诉通道,接受所有民众的监督。”
会议结束后,全球灵能秩序的建设迅速展开。在天衍城,全球灵能监察机构的总部大楼开始动工,大楼采用大夏的灵能建筑技术,融合了各地区的建筑风格——外墙镶嵌着新罗马的灵能玻璃,屋顶采用婆罗门的尖顶设计,门窗雕刻着东瀛的樱花图案,墙角种植着极北冰原的耐寒植物,成为全球文明融合的象征。
在各地区,灵能学院和灵能资源分配中心也相继开工。大夏派出了数百名灵能教师和技术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在婆罗门高原,灵能学院建在天火塔的旧址上,教师们将大夏的灵能修炼体系与婆罗门的传统信仰相结合,开设了“灵能冥想与功德修炼”课程,既保留了婆罗门的信仰文化,又杜绝了血祭等极端方式;在东瀛,灵能资源分配中心设立了“灵能剑道培训基地”,将大夏的灵能基础理论与东瀛的剑道技巧融合,培养出一批既懂灵能原理又精通剑道的新型修士;在极北冰原,灵能学院专门开设了“灵能环保课程”,教当地居民如何在开采灵矿的同时保护冰原生态,避免重蹈极北母神破坏环境的覆辙。
灵能秩序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各地区的发展模式,更深入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在天衍城的街头,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地区的民众——新罗马的年轻人背着灵能书包,用大夏的灵能翻译器与婆罗门的商人交流;东瀛的主妇在灵能超市里,挑选着用灵能种植技术培育的新鲜蔬菜;极北的孩子在灵能游乐场里,玩着融合了大夏灵能阵法的滑梯,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全球掀起了一股学习大夏灵能知识的热潮。灵脑系统推出的“全球灵能学习平台”,上线仅三天,注册用户就突破了十亿。平台上的课程从基础的灵能感知训练,到进阶的灵能科技研发,再到专业的灵能医疗术,涵盖了灵能领域的各个方面,而且全部免费开放。在东京的一家书店里,大夏出版的《灵能基础教程》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店员告诉记者:“这本书每天能卖出上千本,有学生、有上班族,还有退休的老人,大家都想学会灵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在非洲的一个小村庄,大夏派去的灵能教师正在教村民们使用“灵能水井”——这是用大夏的灵能抽水技术打造的简易水井,只需注入少量灵能,就能抽取地下水源。村民们围着水井,看着清澈的水流涌出,眼中满是惊喜。
一位老人捧着水,激动地说:“以前我们要走十公里才能打到水,现在有了灵能水井,再也不用受苦了。感谢大夏,感谢新的灵能秩序!”
这样的场景,在全球各地不断上演。灵能不再是少数人争夺的权力工具,而是变成了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灵能监察机构成立一个月后,发布了首份《全球灵能秩序报告》:全球灵能犯罪率下降 92%,灵能资源利用率提升 58%,因灵能技术改善生活的民众超过 20亿,各地区的灵能争端为零。
这天傍晚,李辰安站在天衍城的灵能观景台上,看着远处的灵能学院里,学生们正在练习灵能阵法,金色的灵能光芒在夕阳下闪烁,如同希望的火焰。
楚云瑶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份文件:“神君,这是各地区灵能学院的首批毕业生名单,其中有 30%的学生申请加入全球灵能监察机构,还有不少人愿意去偏远地区支教。”
李辰安接过文件,翻看着上面的名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灵能秩序的意义,这比任何强制规定都有效。对了,虚空裂缝的彻底关闭方案,灵脑系统有进展了吗?”
“江无尘说,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楚云瑶回答道,“他们计划用大夏的龙脉之力、新罗马的灵能压缩技术、婆罗门的功德之力,共同打造‘虚空封印阵’,彻底切断地球与外域的连接。到时候,我们就能真正安心了。”
李辰安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星空:“灵能文明的发展,就像这星空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坚持公平、守护、融合的原则,相信总有一天,地球的灵能文明会走向更广阔的宇宙。”
晚风拂过,带着灵能学院里传来的阵阵笑声。
天衍城的灵能防护罩泛起柔和的光芒,将这座城市笼罩在温暖的保护之中。远处的街道上,霓虹灯与灵能光芒交织,形成一片绚丽的夜景,象征着战后地球的新生与希望。全球的民众都知道,一个全新的灵能时代已经到来,而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在太平洋深处的亚特兰遗迹,临时封印的虚空裂缝依旧散发着微弱的紫色光芒,但周围已布满了大夏的灵能监测装置和防御阵法。
灵脑系统的警报灯安静地闪烁着,如同守护地球的眼睛,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威胁。
而在天衍城的灵能图书馆里,一本名为《全球灵能秩序发展史》的书籍正在编写中,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和平不是战争的终点,而是文明进步的起点;秩序不是束缚的枷锁,而是共同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