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元音簧片书》 (第2/2页)
“我秉持着与人为善的想法,没想过得罪人。”
“不过,像是皮覆劫、班积这种恶人,我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我家长辈没有责怪我,只告诉我不要怂!”
宁拙没有给出信息,但其他人的眸光都是微微闪烁了一下。
面对皮家、班家,宁拙家的长辈仍旧态度强硬,这从侧面说明,宁拙的背景不小!
宁拙语气转为柔和,不愿一味强势:“等到此次飞云大会过去,我当是成为万象宗的门人了。”
“若班积、皮覆劫也成功加入,我们就是同门。之间矛盾,可借助演武堂正面解决。”
“若他们俩失败,我是万象宗门人,就更不惧他们了。”
宁拙态度乐观,且展望未来,立即引发了众人的共鸣,成功地将话题转移出去。
他们五位修士在这个时候来到万象宗总山门,自然也是想要加入进来。
据宁拙刚刚和他们交流,了解到这五人都是散修,一个个都在机关术上有所擅长。
比如补丁孙擅长修修补补,张大胆有一手炼器技艺,擅长重型机关,火捻儿则是在爆破机关造物上有深厚经验……
“要加入万象宗啊,说容易也容易,不容易也不容易!”
“若是我能获得青簧子的传承,可否确保自己加入万象宗?”
“那绝对是可以的。你没听说么,青簧子的传承中甚至还有青竹峰的峰主令呢。”
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所以谈兴很浓。
宁拙聆听了片刻,偶尔插嘴。
有人顺势谈及《元音簧片书》,众人的话题又都集中转向了这次的青簧子小试的奖励。
连同宁拙在内,一共十二位优胜者,每人都获赠了一本《元音簧片书》。
张大胆表达自己的担忧:“我对音律一窍不通,参与后续小试恐怕要糟。”
火捻儿扬眉:“怕什么,大不了就是输了呗。”
陈三则看向少女修士:“我觉得,姜道友最有希望。”
少女修士姜小辫,看起来年纪不大。她面黄肌瘦,头发枯黄,总在脑后扎着一个细小的辫子。
在她的腰间,挂着几个竹筒,竹筒中偶尔传出窸窸窣窣的虫鸣声。
姜小辫擅长利用灵虫为主材,制造虫类的微小机关。
每当她对敌时,她便会打开竹筒,倾倒出大股的机关小虫。
因为虫数很多,她定然无法一一用法力悬丝操控。她吹奏虫笛,利用声音来控制各种机关小虫。
而青簧子的机关路数,音乐也占据巨大比重。
《元音簧片书》就是一门机关典籍,讲述机关配件的制作。一共有二十种簧片,每一种都能催出效用不同的元音。以及反过来——修士能发出元音,引发特定簧片的共振,从而凭空操纵机关造物。
姜小辫:“说起来,我已经匆匆扫了一遍《元音簧片书》了。”
“对当中的一段——‘西山精铜铸清音齿列,齿隙蕴空谷回纹。沐卯时天霖露四九之期,露晞则齿澈似冰晶。置膻中,纳风引气,齿振则八荒涤尘’,你们是做何理解的?”
于是,众人话题又集中到了这一块上,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宁拙含笑,全程参与。
他虽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此时此景他主动藏拙。
没必要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因为班积已经被淘汰出去,接下来青簧子的兴云小试,宁拙的对手就是其他十一人。
也包括在场的五位。
别看宁拙年纪轻轻,他却相当早熟,根本没有彰显自己的聪明劲,人前显圣的情感需求。
众人交流了片刻,各执一词,开始争执起来。
宁拙当即插话,稳住局面:“诸位,且听我一言。探讨《元音簧片书》暂告一段落如何?我们不妨就按照各自的理解,去面对接下来的青簧子小试。”
“先说好了,不管我们当中谁最终获得完整传承,谁就得请客吃饭!”
“咱们可不是班积之流,既然能相逢,就是缘分。对不对?”
宁拙摆上酒席,是东道主,身份又不一般,这番话一出口,就得到了拥护。
张大胆已经预见到自己走不到最后了:“即便我只获得这本典籍,也是一项重大收获。”
补丁孙安慰张大胆:“事实上,青簧子前辈也是散修身份,和我们类同。”
“他的这份机关术虽然独到,但也算不上是一流的。”
“没错。”陈三点头,“咱们万象宗内,藏有一个非常顶级的机关世家。那就是紫雷峰上的孟家!”
宁拙闻言,心头微动。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说了。
早在火柿仙城,宁拙就从宋福利那里,听说了这个家族。
宁拙来到万象宗,收购情报,也从中看到了孟家的相关信息。
“我娘虽然姓孟,却和这个孟家没有关系。”
“若是有的话,她早就告诉我了。”
“不过,这也挺好。”
“紫雷峰相当弱势,我若被这层关系牵扯进来,只怕要身陷在万象宗当下,最深沉恐怖的内部博弈当中了。”
“说不定,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陈三继续道:“如果紫雷峰的孟家修士,举办兴云小试,我打破头皮也要参加!”
“可惜孟家这些年,一直深居浅出,没有多少明显动向。”
“这一次的飞云大会,他们恐怕仍旧会保持隐秘姿态了。”
酒宴结束,宾主尽欢,依依惜别。
宁拙独处,取出玉简《元音簧片书》钻研。
他又联想到其余人的交谈、简介,不由在心底评价:
“补丁孙困于‘器’而求其‘术’,陈三擅于‘变’而略其‘纯,’张大胆守于‘正’而固其‘形’,姜小辫通于‘生’而惑于‘灵’,火捻儿见于‘用’而昧其‘玄’。”
“实则,‘天霖’、‘四九’、‘冰晶澈”之诗喻,有三重指引。”
“一指清浊之辨,天霖非必名露,贵在至清至纯;指周天之律,四九非定数,乃合清音生发之周期;指灵性之极,冰晶澈非状其表,喻声如寒泉涤魂……”
对于宁拙而言,这份典籍浅显易懂,通读几遍后就再无疑虑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动用会意笔,借助洛书书页,再“看”了一遍。
这一次,他有了意料之外的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