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日记 (第1/2页)
刚酉时,昌平县城里家家闭户,往日唱戏、听戏的百姓一概不见,生怕沾上祸事。
陆氏在前面走着,就像在京仓时一样,熟门熟路。
陈迹看着刚刚结识一天的凭姨,忽然有种奇妙的感觉:他往日与旁人一起,都是他事事操心、事事仔细,除了张夏能与他分担外,其他人全都指望不上。
可跟着这位凭姨,仿佛不用带脑子似的,跟着走就可以。
恍惚间,他像是回到自己刚来这世界的第一天。那个干巴巴的小老头背着双手,像领着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猫,将自己领回了太平医馆。
陆氏头也不回道:“走快些。”
陈迹回过神来:“好。”
两人左拐右拐来到捣衣巷,陈迹抬头看着‘林宅’的牌匾,愕然:“您竟连真实住处都告诉密谍司?我还以为您只是随便说个地方。”
陆氏抽出匕首,从门缝挑开里面的门闩:“有何不可?等密谍司发现了廖忠的踪迹,自会来禀报你我,岂不省事?”
陈迹愕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您真把自己当海东青了?
胆大包天。
此时,陆氏推开房门,自顾自往里走去:“进来。”
陈迹进门后将门闩落下,回头打量院内。
院子里简洁整齐,没有花花草草,灶房挂着腊肉,东北角的水缸里都是满满一缸清水,
东墙根屋檐下码着整整齐齐的柴垛,厢房还摞着几坛酒。
窗纸上的补丁迭如鱼鳞,有些显然是去年入冬前刚补。
正屋贴着一副对联,上联写着“唯祝麟儿泰”,下联写着“长祈骥子康”,横批“福寿绵长”。
字体娟秀却锋利,似是凭姨亲手所写。
陈迹低头,只见干净清爽的青砖地面上,有一圈被磨得格外光滑。似是有人常年在此练习步伐,鞋底把青砖磨得像一面镜子,隐约间能看见这磨痕像一副八卦阴阳鱼图。
这竟是凭姨平时的住处?
陈迹疑惑:“万一密谍司真找到此处,您这宅子可就没法要了。”
陆氏径直走入灶房,熟练的生火做饭:“无妨,横竖该走了。”
陈迹好奇道:“您要去哪?”
陆氏平静道:“从金陵来,自然是回金陵去。”
灶膛下燃起的火光映在她眼中,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可见。
陈迹在院中八仙桌旁坐下,静静地看着灶膛透出的火光,像是看着太平医馆柜台上的那盏油灯。
自春狩至此时,终于得了片刻的空闲与喘息,不自觉走了神。
不知过了多久,陆氏端着两碗闷着腊肉与荷包蛋的白饭来到院中。
陈迹刚要伸手去接,陆氏却下意识皱眉训斥道:“饭前洗手!”
陈迹怔在原地,陆氏亦怔在原地。
彼此沉默两息之后,陈迹默默起身,从水缸舀水洗手,顺带捧着清水洗了洗脸。陆氏则默默将碗筷放在院中石桌上,回正屋换上一身黑衣与黑色帷帽才走出来。
两人在石桌旁相对而坐,陆氏漫不经心道:“抱歉,我有个儿子与你差不多大,他出去玩耍后总是不喜欢洗手,脏兮兮的就要拿筷子。”
陈迹笑着端起碗来:“不碍事的,倒是好久没人提醒我饭前洗手了,谢谢凭姨……凭姨的儿子在金陵吗?”
帷帽的黑纱遮着陆氏的神情:“嗯,放在金陵乡下守着几亩水田。离家多年,我都快要记不住他的样子了。”
陈迹好奇道:“为何离家这么久?”
陆氏端着碗,便是吃饭也将碗托在帷帽的黑纱内,不露出面目:“我被仇家追杀,为了不拖累他才离开。”
她思忖片刻后,忽然不动声色道:“若是你母亲没法长久陪在你身边,你会怪她吗?”
陈迹的筷子一顿:“不会。我母亲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我不会怪她。她若真的离开,想来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
母亲。
他的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但记忆还在。
母亲离世后,他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母亲的日记,看见母亲零零散散写下的话。
日记里一开始是“我想去旅游”、“我想去海边”、“好不想工作”、“经理是个弱智”、“陈哲这个人还可以,哼哼”。
陈哲是陈迹父亲的名字。
到了后来,日记里是“生孩子怎么会掉这么多头发!”、“产后要瘦回105斤!”、“陈哲你真该死啊”。
再到最后,日记里只剩下“崽崽今天可以吃辅食了”、“崽崽今天会走路了”、“崽崽今天上幼儿园,我暴哭!”、“崽崽长高了”、“陈迹又不好好吃饭,还和我怄气,我打算不要他了,为什么他七岁就叛逆期了”、“崽崽又生病了,陈哲不在,陈哲你真该死啊”。
孩子与母亲像是这个世界上最BE的关系。
孩子用一生与母亲说再见,母亲用一生和孩子说小心。
方才“饭前洗手”四个字,差点将他拉回童年的记忆里去,待反应过来才发现眼前之人并不是自己的母亲。
陈迹抬头看向陆氏,对方举着碗筷却久久没动,他轻声说道:“您其实是想问您儿子会不会责怪您吧,可我不是他,此事我无法替他回答……在我看来,他应该还挺想见您的,做梦都想。”
陆氏低头看着手里端着的饭菜,似是把碗里有几粒米都数清楚了。
她将碗筷放下,起身去厢房拎了一坛酒:“喝过酒吗?”
陈迹几口将碗里的饭菜扒完:“喝过。我还欠了别人八十二碗酒,但此时还有正事,不能喝。”
陆氏语重心长道:“你才十来岁,还是个孩子而已,何必每日背着那么多东西?”
陈迹不愿与人过多谈及父母,当即放下空了的碗,笑着岔开话题:“凭姨,没有母亲的人就不再是孩子了。我睡会儿,前半夜您来守夜,二更之后我替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