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荥阳朝廷 (第1/2页)
司马令是大秦的特务机构,类似汉朝大谁何,唐朝不良人,明朝锦衣卫。
而司马令这个部门,就归太尉府管。
司马令的直接领导人是中车司马,中车司马又是国尉寮的小弟。
所以司马令烂得让羽太师嫌弃,可以算是国尉寮的失职。
这会儿国尉老大人便很是尴尬,道:“其实老夫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早在五年前,冯丞相便密令各郡的郡守,让他们监管自己治下的司马令。
又明令各郡郡尉,让他们定期审核司马令的工作。
基本上每个季度,要完整检查一遍司马令留存的文档。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咸阳。
为了监察郡守与郡尉,御史大夫又会派御史到各郡县,考察当地的政务。
每年都有考核,每三年一次大考。”
这也是事实,萧何不就是在郡考中拿到“泗水郡吏治第一名”的成绩?
还被御史推荐到咸阳当差,萧何拒绝了而已。
连萧何这样的县衙小吏,都有机会见到御史,能参与朝廷考核,考核过程公开公正,成绩还送到咸阳存档
说明秦朝的制度,其实比较完善,没有明显漏洞。
理论上,秦制本来就不该有明显的漏洞,毕竟才传承到第二世。
秦皇嬴政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善大秦体制。
如果制度也有寿命,此时秦制算是“少年人”,正生机勃发的时候。将来还要造就辉煌无比的“大汉帝国”呢。
等到了汉末,秦制才算“人到中年”,力不从心,需要大改。
奈何制度不敌天数。
天命没了,人心变了,制度再好也得人来执行啊。
羽太师叹道:“如今的事实是,中原的司马令的确烂透了。
县令郡守没能起到监管之能,因为他们也跟着烂了。
大家都烂,咸阳朝廷便不晓得他们多烂。
指望他们拼了性命,去剿灭乱党,朝廷必定失望居多。
不如咱们自己识时务点,只让他们干些不拼命的小事。
比如,推行仁政,免除苦役与酷刑。
又比如今天这样,帮朝廷打舆论战。”
国尉寮面有忧色,道:“那些天师背信弃义,偷走真形图与神鼎,的确可恨。
现在这样摧毁他们的名声,甚至株连他们的师长门派,也确实解气。
可如今中原局势不稳,陈胜已经占领陈县,何必把精力放在意气之争上?
陈胜公开反叛,已有数月。
太师甚至没去过荥阳朝廷,没为陈胜之事,下达一条指示。”
小羽问道:“为何新晋天师六百多人,背叛者达到八成?他们明明知道背誓的因果。”
国尉寮道:“他们知道大秦失去天命,怕被大秦连累。”
小羽道:“所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已经选定了立场。
他们和他们的亲朋故旧,大概都选择站在大秦对立面,选择帮扶真命天子。
换句话说,在今天大审判前,甚至在陈胜起事前,他们已注定要在将来成为大秦的大敌。
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等将来,等他们在中原战场上,真真切切对大秦造成巨大危害时,才想着去对付他们?”
国尉寮怔了怔,喃喃道:“所以‘太师选拔’从一开始就是个局?
太师洞察天命,高瞻远瞩,尽量吸引更多有意入劫的仙人。
他们都愿意来关中参加华山论道,想要争夺太师之位。他们就不可能清静无为,静坐诵经,避开大劫。
如果他们入劫,必定是我们的敌人。
不如提前引他们入瓮,让他们背叛天誓,鼓励他们偷真形图、偷神鼎。
等他们彻底失去道义,他们便任由太师蹂躏。
哪怕太师喂他们吃祖龙气丹,将他们当牛马驱策,天庭没降下天罚,玄门大仙没有下界,为他们打抱不平。”
小羽摇头道:“国尉大人太高看我了。按照你这种思路,李斯与我起矛盾,是不是我俩唱双簧,故意设陷阱诱捕打算入劫的仙人?”
国尉寮还真露出几分怀疑之色,“莫非真是如此?”
小羽没好气道:“若真是如此,你应该也是谋划者之一。
你和李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天下神仙耍得团团转。”
国尉寮表情奇怪,道:“若老夫也是参与者,倒是合理了。若一切都是巧合,反而不合理。
如今大秦失去天命。一切源自天意的巧合,只会对大秦不利。
老夫活了一万八千多岁,见过三家分晋,见过魏文王开创霸业,又见魏武王败家.见过太多类似的例子。
国家刚兴起,气运勃发,一切巧合都会带来幸运;国家衰亡时,一切巧合只会导致不幸。
这就是‘国运’。”
小羽道:“你说的只是结果,不是根由。
一国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君主睿智果决,臣子贤能忠诚。
明君贤臣齐心努力,天大的困难,可以攻克;小小的机遇,君臣一心,谋划得当,也能变成大大的国运。
等君主昏庸,朝纲败坏,小小困难都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天大的机会放在眼前,没能力抓住,只能哀叹‘国运不在,天要我亡’。”
“可我们并非圣君贤臣、上下一心.”国尉寮纠结片刻,又看向羽太师,若有所悟道:“我们不识天数,不知死活,快亡国灭族了,还贪权恋栈,打压异己。
没有太师,我们的所作所为,将成为大秦迅速灭亡的原因。
但羽太师识天数、知天命。
即便我们内讧,也能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变为有利。
如今不理睬楚地的陈胜,只将主要精力放在背誓天师一案,莫非也是在下大棋?”
小羽瞥了他一下,眼神无奈,道:“主动进取,提前布局,才叫下大棋。
如今大秦失去天命,越主动进取,越容易犯错。
此时盯着大秦的大仙大神,太多,太厉害了。
我若谋划什么,无论藏得多隐秘,他们都能看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