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这小子已经用实力证明了一切 (第2/2页)
听楚江峰这么一说,顾志钟不由笑起来。
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如果直接长成一片森林呢。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谣言都是浮云。
庐州,等吃完饭回来,就已经晚上6点半了。
他给自己泡了杯茶,站在窗边出神。
庐州通常下午5点左右就黑天,这个时候夜幕已经显得有些浓。
楼下的街道,银杏树叶和梧桐叶在路灯的照射下显得有些金黄,再远些的地方,依稀能看到城市璀璨的灯光绵延远去。
这次研讨会,许青舟还真是以长见识为主,正如他和李刚说道:“我们啊,这次主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过来的。”
目前为止,研究所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上的成果还显得比较稚嫩,即便是已经有了些成果,但都还没来得及整理,或者就是涉及机密,没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
“即便是最先进的EAST,现在也只能实现1亿℃维持1066秒,距离真正实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有的托卡马克实验都以“秒”为单位,甚至不少“秒级突破”都是实验室里程碑,但真正的商业化需要实现“年”级运行。
“秒级成果只是起点,真正的能源革命在于将‘人造太阳’从瞬间闪光变为永不熄灭的灯塔。”许青舟倒是很乐观。
他上辈子猝死的时候,夏国的工程堆都建完了,只是还没来做正式点火测试,或者说,他还没来得及看。
球形托卡马克能够实行小型化,但痛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磁场强度不足、散热效率低、建造周期长。
想要克服这些问题,并走在前面,并不容易。
“想要不走寻常路,就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许青舟转身在书桌前坐下,揉着眉心,脑海中思索着能够解决球形托卡马克痛点的方案。
“幸好有先见之明,选择了超导薄膜。”
磁场强度不足已经不是问题。
另外,还有约束时间不足,辐照损伤与材料寿命,工程集成难题等等一系列要命问题。
11月份,庐州晚间气温比京都低一些,风从窗户缝隙里钻进来,落到脸上带着一丝丝刺痛。
晚上11点,许青舟又和宋瑶打了个煲汤电话。
两个人明明天天在一起,可还是聊了半个多小时,从二喵的口粮聊到庐州的天气,最后又到在蓉城买房的事情。
挂断电话之后。
见时间还早。
许青舟从包里拿出了超对称ζ函数理论的手稿。
拿到诺奖,不仅仅是他研究的物理领域受到关注,即便是他2018年曾经在MIT报告会上提出的超对称ζ函数理论再次进入众人的视线。
依旧和以前一样。
支持者理论可关联物理模型,能通过弦论为数学提供新视角。
反对者的观点也很明显,缺乏经典数学工具啊,是对数学的严重亵渎,抨击他“脱离同行验证体系”,利用已有的影响力扰乱数学体系。
就比如直觉主义学派的数学家布劳威尔,“有重构学科基础的野心,但仅限于此。”
许青舟:“.”
望着这些歇斯底里的人,他只能说心里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