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设AI研究中心 (第1/2页)
西山壹号院。
窗外,夜幕已经降临,白色月光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的西北风呼呼地吹着,玻璃上结了一层好看的冰花。
屋内,两个年轻人窝在沙发,享受忙碌一天过后的安宁。
许青舟捏了捏嫩生生的脚丫子,说:“另外,我打算和迈克尔·莱维特合作,搞一个AI研究中心。”
“就是上次见过的那个老教授?”
宋瑶把平板上的实验汇报和接下来的方案看完了,心里吐槽了一句“真变态”。
“对,这几天我和他聊了不少,提到过关于组建研究中心的想法,他很支持。”
许青舟往沙发上靠了靠,望着天花板放松思绪。
迈克尔·莱维特,拥有60余年编程经验,是少数横跨计算科学、生物学、化学的跨界权威,尤其擅长跨尺度建模,能够融合物理、化学与AI方法。
在计算机和AI方面,还真就没几个人比得过这位大佬。
“就比如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在最后仍然涉及到AI预测性调参,预判未来100ms位形变化,提前触发调节指令。现在的预测数据,还达不到我的要求。”
既然要搞,那就要搞得最好。
“你有啥想法?”
宋瑶点点头,很支持许青舟的工作,而且深知AI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说,AI将会是继蒸汽机、电力后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能否驾驭这一力量,将决定人类能否进入“效率与人文平衡”的数字文明新纪元。
她其实挺认同的,AI能够指数级提升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技术的提升,也许真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和复大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合作,对接斯坦福计算资源或Perlmutter超算。”
许青舟的手从洁白的小腿上滑过,同时,女孩的腿下意识地动了两下。
他调整坐姿,避免自己被影响到。
研究所内现在有专门的计算机小组,但在AI上还存在劣势。
而这玩意又相当重要,简单来说,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很遗憾的是,米国主导世界上的AI基础算法,如Transformer架构,或者芯片设计,例如GPU架构,再或者系统软件,如TensorFlow框架。
而且还垄断了高端芯片。
夏国在基础理论如深度学习框架、算法创新的原创性成果较少,更多聚焦应用层优化,主要依赖美国开源技术进行改进。
“这些年虽然有些改善,但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缩小的。”
科技这种东西,是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的,除了他这种挂逼,忽然来搞一个大的之外,基本都得慢慢突破。
也就是量变和质变的问题。
就比如他们和京大材料学院和物院组成设备研究中心,现在已经投入了1亿元的资金,但目前仍然看不到产出。
当初在宴会上遇到莱维特,许青舟就有这样想法,随即和这位老先生发了一封邮件,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开搞。
“我这边没问题。”
“行,这几天我就让老季挑选些人出来。”
莱维特主张小型团队,尤其是重视年轻专家,这点上研究所很有优势,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