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研究所的外援来了 (第2/2页)
甚至于,四个中年都有些嫌弃,一致认为这个地方适合用来度假,没有烟火气息。
这不,许青舟和宋瑶的房子就暂时闲置下来,老许几个人隔一段时间过去打扫打扫就好了。
京都。
俩人回来了之后,连歇都没得歇,开始了连轴转的加班生活。
许青舟把大家召集一起,把过年这段时间想的方案分发下去,群策群力,同时推进。
负三角等离子体的球形托卡马克,首次点火的性能还需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所需要克服的难题实在是太多。
其中还涉及不少许青舟知识领域外的技术。
但幸运的是研究所的研究员给力,能帮他分担大部分杂事。
就比如在AI设计上面,他能处理一两个关键模型,构建底层理论,把数学模型转化为可运行的代码/系统的工作,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就在2月底,许青舟的办公室倒是来了一位熟人。
“杜校长,请坐。”许青舟给中年倒茶。
杜昌道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左右打量着许青舟的办公室,但凡能放东西的地方,都堆着一迭迭资料。
“这段时间比较忙,办公室比较乱。”
“我倒是觉得挺好,看着心里踏实。”
杜昌道轻轻笑着,抿了口茶,感叹说道:“一段时间没来,你这研究所又不一样了。”
“哦,哪里不一样?”
“氛围吧,越来越有学术气息。”
杜昌道说道。
一个研究机构的学术气息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形成的,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
“想要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牛津大学的研究院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青舟的目标是创造出一个学术圣地,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我们起步晚,这事急不得。”
杜昌道顿了顿,笑着问:“听说你们现在很忙,几乎天天加班,项目还顺利吧?”
“有些曲折。”
许青舟无奈道:“我们毕竟是一个新的研究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难度确实不小。”
“可控核聚变领域现在可不平静,百舸争流,各国都在加大投资力度你这边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杜昌道沉声说道。
研究所可是他们京大的人间行走,帮许青舟,就是帮他们自己。
“您不来,我可能都要上门拜访,现在真有些事想请你们帮忙。”
许青舟倒是意外,他原本就想去京大找点外援,没想到杜校长先一步来了,瞌睡都就有人送枕头。
“说说看。”
“托卡马克虽然是物理工程,可依旧涉及不少化学核心,例如等离子体-材料界面反应控制和燃料循环化学工程这样的,我们现在缺少这方面的专家。”
负三角位形的扩展偏滤器区域需优化硼/锂注入化学配比,降低局部杂质浓度,这是研究所一直没啃下的硬骨头。
所里物理专家挺多,但化学方面的人手就有点捉襟见肘。
杜昌道思索了片刻:“这个好办,我们可以在化学院召集一批教授,组建成专家小组过来帮忙。”
“行,那就麻烦杜校长了。”
“瞎客气,我们还得多谢你给我们带来项目呢。”
(明天搬家,得鸽一天)